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鲍十

(六)

  二十六
  第二天母亲起得特别早,起得比上一次给父亲做饭还要早。
  母亲起来天还黑着。母亲起来时姥姥曾经翻了下身,不过并未说话。母亲看了姥姥一眼,将动作放得更轻些,来到了厨房。
  母亲来到厨房马上点着了煤油灯(现在是冬天,天短了),煤油灯的灯火呼了呼了的,过了一会儿才稳定下来。煤油灯的光亮照在母亲的脸上,让人觉得有点失神。
  母亲将煤油灯在锅台的一角放好后,立刻就忙碌起来。他和了面,拌了焰,又铺好蒸笼,点燃了灶膛,就开始包蒸饺了。
  母亲在做这些时,脸上就没有失神的感觉了,有的只是专注和平静。
  天渐渐亮了。
  这时候,母亲已经蒸好了蒸饺儿。她已将灶膛里的火弄小了,锅盍却还盖着(锅盖上热气腾腾的)。之后,她便进了里屋,拿来包袱,从包袱里取出了那只发卡。
  母亲戴好发卡,走出里屋,等着父亲过来吃饭。
  母亲等了一会儿,其间还剥了蒜,倒好酱油和醋。又到外边去了两次,都没见到父亲的影儿,不料第三次出来时,一出门就看见了父亲,见他已经走到院门那儿了。
  母亲料想父亲肯定会进来,她就在屋门跟前站住了,可是父亲并没再往院里走,他就站在院门那儿,向母亲招了招手。
  母亲不知何故,这才走过去。母亲走过去时,心里不免有点奇怪,不知父亲要干啥,同时也很不安,似乎有了什么预感。
  母亲走到大门口,看着父亲。
  父亲说:“我来跟你说一声,我要走了。”
  母亲心里一沉,说:“走?不是还有好几天,才放冬假吗?”
  父亲说:“我回去……有点儿事儿。”
  母亲说:“啥事儿呢?这么急?”
  父亲又停了一下,说:“也不是啥大事儿。”
  母亲说:“我都看见了。是他叫你回去的?”
  父亲说:“是他。”
  母亲说:“他是谁呢?”父亲停了一下说:“我也不认识他。”
  母亲说:“不认识找你干啥?你别蒙我。到底啥事?”
  父亲想了想说:“真不是啥大事儿。他们有事想问问我。问完了就没事儿了。”
  父亲把话说得挺轻松,心里却并不轻松。
  母亲说:“在这儿问问不就行了?”
  父亲说:“他自个儿做不了主。”
  母亲相信了父亲的话,她说:“那你……开了春儿还回来吧?”
  父亲说:“回来呀!”
  母亲说:“那你还急啥?你就吃了饭再走。”
  父亲说:“可他正在屯头等我呢!”
  母亲说:“那就招呼他一块儿吃呗!你先进屋,我去招呼。”
  母亲说着要走。
  父亲赶紧说:“那……还是我去。”
  母亲犹豫了一下。
  父亲说:“你戴这个发卡子挺好看的。”
  母亲脸一红,还伸手在发卡上摸了一下。
  父亲又说:“我走了,招弟。”
  父亲已经在说告别的话,母亲居然没听出来,她还说:“你快点儿回来。”
  父亲走了。
  母亲回到屋里,马上就开始搬桌子端碗。
  二十七
  这时候,父亲脚步匆匆,已经来到屯头。
  屯头静悄悄的,那儿站立着村长和几个乡亲,其中有人是恰巧碰上的,有的还拿着拾粪的叉子拎着粪与的筐。
  此外还有一挂马车,那个人坐在车上。
  父亲走过来时,有个人正问村长:“先生这咋走了?”
  这人问话时,大家都看着村长,很明显,他们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儿。
  村长是知道的,可他不告诉他们,他说:“他有点事儿。”
  村长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父亲来到了人群跟前。
  村长对父亲说:“他都着急了,怕赶不上车。”
  父亲对村长说:“我还没跟学生说,呆会你去说一声吧。”
  父亲一边这样说,一边向马车那边走。
  父亲刚走了几步,就听村长又说:“要是有空闲,就过来看看吧!啊!”
  父亲上了车,车走了。
  村长和那几个乡亲还没走,都张望看车。有人又问:“到底咋回事儿?”
  村长说:“我不是说了嘛,老师有急事儿。管那么多闲事儿干啥?走吧,回吧!”
  村长和乡亲就散开了,有的接着拾粪,有的往屯里走。
  二十八
  母亲等了一会儿,还不见父亲回来,她就再次来到院门口。来到院门口时,正巧村长从这儿经过。母亲是知情理的,她跟村长打了声招呼:“老孟大哥,早呢!”
  村长说:“送老师去啦。”
  母亲说:“他走啦?”
  村长说,“走啦!刚走。”
  母亲的脸一下子就白了。她二话不说,赶紧回了屋。然后迅速揭开了锅,从锅里拣了满满一碗蒸饺儿,拣进了青瓷碗里,还拿了一双筷子,又顺手把青瓷碗和筷子放道一只小篮子,再扯过一块屉布一盖,拎上就往出跑。
  母亲跑到屯头,屯头空空荡荡。
  母亲又跑到屯外,仍然不见父亲和马车的影儿。
  母亲跑着跑着,跑到了一条小路的叉口。这是一条捷径。母亲知道这点。母亲想都没想便拐上了这条小路。
  小路虽是捷径,却很崎岖,又布着积雪,走起来一呲一滑。母亲顾不得这些,她只是往前快走。实际上,她是连跑带走。
  母亲跑到半山腰了,这才看见了马车,也看见了父亲。她脚步不停,接着往前跑去。她很快就跑到了山顶,她一看,马车已经落在了她的身后了。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母亲的脚下滑了一下,她立刻摔了个跟头。在她摔倒的同时,便把小篮子和青瓷碗也掉了出去。
  青瓷碗响了一声。
  母亲顾不上身上的疼痛,她也没觉得疼痛,她爬起来就去看青瓷碗。她看见了,青瓷碗已经摔破了。青瓷碗摔在一块裸露的山石上,正好摔成了三块儿。碗里的蒸饺则滚在一边,沾满了土。
  母亲看着青瓷碗。她看着看着,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她哭了。她将双手抱住双腿,将脸伏在膝盖上,她哭得那么委屈,那么伤心。
  母亲的心地那么单纯,那么朴素,简直就像个孩子。母亲那年只有十八岁,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真的像个孩子似的。
  就在这时候,马车缓缓跑了过去。
  那天母亲不知自己坐在那儿哭了多长时间。她并不是放声大哭,她哭得几乎没有声音,哭的时候,她的肩膀抖动着。后来她不哭了,她也觉得冷了,她就回来了。
  母亲抽泣着站起来,还将那只碎了三块儿的青瓷碗拾到篮子里,失魂落魄地回了屯子。
  二十九
  母亲进了屯子,可她并没有回家,她来到了学校。
  她在学校门外站住了。
  学校没着门。
  学校的院子里有几个学生,显然是来上学的,都带着书包。他们有的在那玩耍,有的还扒着门缝住教室里看着。
  响了半年的念书声,天簌一般的念书声,如今停下了。母亲心里是那么空。母亲心里又那么乱,她不知念书声什么时候才能再响起来……
  母亲就那么站着,静静的。
  三十
  母亲回到了家。她先把头上的发卡摘下来放进了包袱,然后就在炕沿上坐下了。
  姥姥坐在炕上,她一直在谛听母亲的动静。很显然,她已经知道了很多。她本来不想说话的,可实在憋不住,还是说了。她说:“弟儿,咱吃饭吧。”
  母亲并不想吃饭,她正在呆呆地看着早做好的饭。可是,听了姥姥的话,她还是站起来,她一站起来,便禁不住又哭了。
  她一边哭着,一边来到厨房,用另外的碗拣来了蒸饺儿,放到饭桌上。
  这样做的时候,她始终在默默地流泪。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此文章由“秀莎网”扫描校对,

公益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