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秀莎网
26 中国足协的世界杯情结



  当我们用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中国足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足球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各个国家中也同样存在,比如裁判问题、财政问题、赛制问题、打假球问题、球迷闹事问题,但接下去我们也发现别人的问题不应该成为我们自已落后的借口,而且上述问题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国家也都在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它们和整个足球的发展大势相比,毕竟是相对容易解决的,而且,一些问题的存在恰恰说明了足球的特别之处。比如裁判问题,即便在世界杯决赛中也会闹得沸沸扬扬,裁判的错误构成了足球运动的缺憾,而这种缺憾反倒让足球在人们心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它表明世界上任何一宗事物都不可能完美,不完美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中国有收“红包”的裁判,外国也有,但外国人经常要东窗事发,而我们永远是查无实据。区别在于外国人有相对健全的法制,事业规范也更加深入人心。球迷闹事是永远也不可能灭绝的现象,一旦球迷都变得绅士,足球也只能是网球和高尔夫球了。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本来就是最大众化的运动,后者本来就是上流社会的玩物。中国足球迷在闹事方面比不上欧美和非洲,因此说中国球迷是最了不起的群体。它的另一方面是中国足球还没有真正走进市场,一旦有了博彩,球迷闹事也就随之而来,因为输或赢都和球迷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国家的性质也会对足球的发展产生影响,这方面非洲和西亚表现得突出些,足球在那里是国家和政治的工具,足球如何滚动完全取决于一个首脑人物的转念之间。这种行为无疑会大大削弱足球的力量,比如尼日利亚足球水平很高,但政府的过多干涉使这个足球强国一直没能健康地成长,在世界足坛上也没能得到应得的尊重。西亚也是如此,他们有好的球员和好的教练,但王室成员的颐指气使经常断送球队的前程,以至于他们大笔资金的投入和足球的进步不成比例。
  中国的职业联赛从1994年开张,已经轰轰烈烈搞了将近四年,但四年过去,我们发现自己除了挣大钱再没有什么让人欣喜的改变。组成一支国家队到外边一打,便是最好的说明。'98世界杯外围赛全方位暴露了中国足球几年来存在的问题,因此说归纳和总结这次外围赛决赛阶段的比赛(包括它的准备阶段),我们就能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在世界足球范围内既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有我们独有的问题,而后者是我们的足球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这应该是两个范畴的事情,但又有内在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结果,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但无论怎样,它们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有相当大的破坏性,而这种破坏又往往被表面上的积极进取所掩盖,消除它们的唯一出路是按足球本身的规律办事,正所谓实事求是和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在这方面,中国足协难逃其咎。
  职业化还刚刚开始,我们就提出了一个非常让全世界都惊讶的目标:2000年奥运会前八名,2002年世界杯16强。这便是好大喜功的最典型宣言,它从根本上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像1958年大跃进几年赶超英美一样没有根由,全凭着一时冲动就什么都有了,至少,是对自己和对世界没有正确的评价,更是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戏弄。
  中国足球严格地讲一直游移在世界足球主潮的边缘,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还显得相当幼稚。我们的足球理论几十年来都没有发展,充其量是在研究一些细枝末节,比如说:“两翼齐飞”“防守反击”都是用一些很具体的技战术取代了对足球的整体把握,直到'98世界杯外围赛我们还不清楚怎样科学地调整球员的临战状态呢,技战术的研究又有什么可以保证的呢?我们的足球实践就是在这些幼稚理论的指导下摸瞎着打,今天是沉底传中,明天是大闹禁区,后天又是固守反击,大后天再来逼迫式打法。昨天是高丰文的体能至上,今天是徐根宝的抢逼围,到了戚务生手里便是什么都打什么都打不好。所有这些东西几乎都是把细枝末节误会成了整体,把具体战术误会成了战略思想。凭这些想和亚洲球队也难争高下,又何谈冲击世界杯16强呢?但牛皮已经吹了,总要想法子试一试,至于能不能成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因为好大喜功,做事就不可能避免急功近利。
  (l)先是引进了德国人施拉普纳。请高水平外籍教练是每个足球相对落后的国家共同认可的成功经验,不仅仅是亚洲,欧洲的二三流足球国也这么干。94年世界杯中的美国、瑞士、爱尔兰都用的外国人,非洲和中东阿拉伯诸国则更是清一色的外国教练。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短期内提高国家队水平的好方法,但我们在选择施拉普纳这件事上显得过分急切,过分相信德国教练肯定好,更主要的,足协在这方面并没有进行认真地考察,而且以他们的经验也无法确认哪一种教练水平更高更适合指挥中国人踢球。和世界足球强国打交道时,我们的决策层是一些文盲,他们光有听别人讲的份根本拿不出像模像样的计划来应对。他们甚至连市场行情都不知道,就信口说太高水平的教练请不起,殊不知施拉普纳的要价比那些真货色还要高。在骨子里,中国足协都是一些不很开化的土老冒,他们以为进口货肯定比土产货要好,却不知道进口货里边更多的是人家淘汰不用的东西。就如同中国的电视机市场,其实如今的国产货比进口的电视丝毫不差,但市民们还是相信洋电视,这里边的奥妙在于,真正上等品脾的洋电视并不面对中国市场,涌进中国市场的都是打入另册的产品,也就是说,都是删除了很多功能降低了质量标准的产品。德国老头施拉普纳就是这样的产品,他除了把曼海姆带上甲级,再无其他可以供欣赏的业绩,但我们只看见了“十佳教练”这个年度荣誉,就把施拉普纳当成点石成金的仙人请了进来。
  施拉普纳的失败是必然的,他只懂得一些现代的管理手段,对比赛,尤其是国家队之间的比赛几乎一无所知。他更适合做国家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不适合指挥一支国家队征战世界杯。施拉普纳指挥下的中国队成了历史上历届国家队中最混乱的球队,在比赛中没有战术没有技术,几个人在球场上只是乱跑,踢了一种世界上最丑陋的足球。施拉普纳有哲学家一样的额头,有演说家一样的口才,更主要的他表现了一个德国人的敬业精神,这也成了他失败后仍能在中国过好日子的理由。但作为一个主教练来说施拉普纳的能力和水平确实很低,选他做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确实属于失误。
  施拉普纳的失败导致了中国足协的倒退,其实这也是新旧两种观念和势力初试锋芒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回合中,“新观念”者同样只是有感性认识,而急切成功的心态迫使他们匆匆出牌,这使他们像一个离家出走的初中生那样最终还要回到家里。中国教练重新执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教练有了可以自吹自擂的借口,施拉普纳成了绝大部分中国教练贬低外国教练的论据。如果中国足协不是这般急功近利,而是让事情水到渠成,98年世界杯外围赛肯定不会打成如今的模样。这并不是一种事后的假设,而是依照事物进程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戚务生之所以一败再败还能坐稳主帅位子,都是因为施拉普纳的失败。没有人再敢提起请外籍教练,当初力主请进来的人士由于自己的失误更不敢旧话重提,更主要的是,谁还敢承担历史责任?谁都知道'98世界杯是“本世纪的最后一次冲击”了,中国早就习惯把一切都和政治和历史联系起来,输了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戴着“崇洋媚外”的罪名完结自己的足球生涯。
  (2)或许是日本的三浦知良启发了病急乱投医的中国足球,当“健力宝”集团提议出资组建一支青年军去巴西留学深造时,马上得到了中国足协响应。按说这件事没什么不好,至少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一种尝试,但问题是中国足协把这件事看得过分重要,他们似乎看见了中国足球冲进世界16强的希望。正是怀着这种希望,中国足协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这项不能预知后果的工作。在经过了三番五次的人事纠缠之后“健力宝”终于成行,这支球队几乎选走了当时国内最有潜质的孩子,由此可以窥见中国足协在这些孩子身上寄予的厚望。在我们的统计中,以这种集团规模到另一个国家学习三年的事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但一贯保守一贯左顾右盼的中国足球创造了这个惊奇。
  事实上,如果让中国足协出钱,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支留洋兵团。钱是由“健力宝”出,球员由足协选,教练由足协定,真是不花钱又露脸的便宜事,一旦学有所成,足协当然功居首位,并且是开放家的形象。
  “健力宝”出去之后中国足协基本上就放任自流,只等着这几年能产生出一流球星。后来的事大家都看到了,“健力宝”真的打比赛一点都不实用,一个个孩子瘦得麻秆似的,九十分钟的比赛只能坚持六十分钟。但就是这支球队,始终在中国足协的决策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健力宝”莫名其妙地享有特权,由国内球员组成的青年队在预选赛中一路无敌直打进决赛圈,但临近大赛中国足协一句话就换成了“健力宝”,好端端一支青年队说散就散了。结果“健力宝”踢得一塌糊涂,但主教练依旧器宇轩昂,足协依旧厚爱有加。接下去又去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同样踢得臭不可闻。朱广沪照旧趾高气扬,足协照旧用人不疑。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参加世界大赛时这支“健力宝”兵源短缺,位置的缺陷尤其严重,但朱广沪坚持不吸纳国内球员,坚持给替补球员机会却不给国内同龄好手机会,“健力宝”全然成了朱广沪的自家球队,他的权力之大让人膛目。试想,如果没有中国足协的尚方宝剑,凭一个没有丝毫职业成就的朱广沪有何德何能这般独裁?中国足协在“健力宝”身上寄予了太大的希望,这支球队的成败似乎有关他们个人的成败。原本是一种商品广告的举措,如今竟演变成了中国足协的跨世纪工程,而且是不出钱不出力只管摘桃子的工程。八运会后这出闹剧不仅没有停止,反倒愈演愈烈又要增派两支。这一回想来个欧美风格大结合,相当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足协扩大了希望,他们打算由这些人中选出冲击2000年奥运会的队员,只是不知道还想不想进八强。
  关于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利弊,我已专章述说,这里只想强调“健力宝”之所以能受到如此重视,根源于人们对中国足球的失望;而足协同样对足球的方向稀里糊涂、他们知道巴西南美的足球肯定要好,但又说不清道不明好在何处。“健力宝”恰逢其时,正符合了中国足协这种心理。“健力宝”青年队完全可以以俱乐部的形式自己出去自己管理自己学习,足协只是从中间选拔出优秀分子进入下一届国家队就行了。而国内优秀球员被排斥在大赛之外,只允许让“健力宝”这支瘦孩子球队在世界级大赛中练兵,则进一步证实了足协的赌徒心理,他们确确实实把中国足球腾飞的宝押在了“健力宝”身上。我不排除这支青年军冲进奥运会的可能,但这并不就表明中国足球有了真实的进步。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职业联赛水平,这是显而易见的规律,来不得半点轻视。日本在这几年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在联赛中加大投入,他们宁可请过时的大牌球星来日本挣钱,也不肯送一支国家队的后备军出去留学,日本人弄懂了这个道理:过时球星本身就是老师,他们教给日本球员的东西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就有了,远比走出去来得更直接更实惠。日本足球水平的提高不是由于有了三浦知良,而是由于有了很高水平的职业赛制。韩国的足球水平在近年来呈停滞不前甚至下滑趋势,也是因为韩国的职业联赛开展得不太好,幸亏它们还有许多大学生球队作后备力量。中国职业联赛虽然还很初级,但对球员和教练的冲击也相当巨大。至少,职业足球的利益和残酷几乎同时迎接足球人,对每个参与者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高,球员之间的教练之间的竞争直接和生存相关,因而也大大刺激了人的潜能。如今的中国球员虽然有很多毛病,但他们的水平一天天在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在国内的联赛上多下功夫,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才会有真实的提高,它远比一支“健力宝”冲进奥运会具有意义。说到国内联赛,就不能重新涉及到中国足球的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
  (3)几年来我们一直转播意大利甲级联赛和德国甲级联赛,我注意到每当意大利国家队和德国国家队有比赛,联赛都要歇一周顶多两周,他们从来不会把联赛中止下来去备战世界杯。据我所知,意大利和德国这种足球强国,肯定更看重世界杯。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他们向全世界表现自己的最好时机,不能想象世界杯决赛阶段没有了这两支顶级球队是怎么一种情形,至少,对全世界球迷而言也是一个遗憾。即使如此,他们也照旧以国内的联赛为主,国家队的备战时间很少,但职业球员的共通悟性并没有因为备战时间少而失去战斗力。这几乎是职业足球共同遵循的模式,我们在亚运会、亚洲杯赛期间也遵循了这种模式,实践证明没有什么不好。但随着世界杯外围赛的到来,突然间又回到老套子中间去了。我们首先有了“本世纪最后一次冲击世界杯”的悲壮口号,然后顺理成章一切都要为世界杯服务,为世界杯让路。对球迷们来说,多一场联赛少一场联赛都不要紧,早打完晚打完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打世界杯。对足协来说,只有冲进世界杯才是工作卓有成效,否则什么都是白干。但他们应该比球迷们更了解中国足球的实际水平,冲世界杯的梦做了四十年,如今已经该醒过来看看世界的模样。你很难说搞了几十年足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分量,但他们认定球是圆的,而且比赛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但从备战世界杯和参战的过程来看,中国足协其实没信心冲击这次世界杯,但却有赌一把的心思。一旦成功便是空前的伟绩,为了这个把一切工作差不多都丢到身后了,甚至连甲A重新开战后的主客场地址都没想好,甚至连扩军之后的联赛赛制都没有公布于众,甚至连八运会的足球比赛也放任自流,一切的一切都押在了这支国家队上了。日本和韩国也重视世界杯,但职业联赛照打,虽说一些俱乐部间因为国脚缺阵成绩要受影响,但还是两种比赛两不误。与我们的孤注一掷相比,日本和韩国显示出了长期的职业眼光,而我们为了换得世界杯外围赛出线,什么都可以不管了。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好,国家队的长期军营式集训已经有悖人性,国家队球员的压力在这种群集中变得越来越大,绷紧的神经一绷再绷,终于在关键比赛中一触即断。中国足协自己播下的种子这一回轮到自己遭殃。如果能用理智的心态对待这次外围赛,我们遭受的打击不会这么大,或许还真有冲出去的可能。实际上这次外围赛的进程已经表明我们一直有很好机会,把握住其中任何一次,都会实现愿望,但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球员的精神正是被中国足协大员的急切心理,被他们的思想工作摧毁了。在九十年代末尾,这些人居然还能导演民主革命时期和“文革”时期的宣誓仪式,但其誓词又让人哭笑不得:“不做懦夫!不当逃兵!不吃后悔药!为中国足球血战到底!坚决打败卡沙科!”你真不知道这些决策人怎么生的脑子,居然能想出这种不伦不类的誓词来,前半截如同现代诗后半截又像去刑场,别说年轻人,上点岁数也会给吓傻了。好大喜功的另一面就是经不起失败,经不起大场面。领袖们在这次外围赛中的表现比球员差多了,正是这些人首先失去了信心,正是他们首先从精神上放弃了竞争,所谓思想工作只是他们几十年官场习惯的不由自主,也是这些人推诿责任的手腕。比如说足协领导一百回都讲一种话,每临大赛这个人都像模像样地飞抵国家队营地,讲他永远的箴言:要认清形势,要经得起磨炼,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气,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做好场上应变,冷静对待裁判的判决。诸如此类,真不如油印成传单每个队员人手一份,比赛中间从短裤口袋里掏出来展开看看,马上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了。这些人只要球员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来不要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好大喜功者的共同特征。
  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着了满口真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一个好大喜功者,这种人永远是最胆怯又最自私的人,功劳永远是他的,罪过永远是别人的,因而能官运亨通直上重霄九。幸亏中国队出局早,否则联赛要推迟到1998年去,天寒地冻真不知有多少人会去球场,真不知又有多少球员意外受伤,真不知对'98赛季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真不知打了两个多月的国脚回到母队还能不能胜任角色,真不知还要花多少冤枉钱听多少大话空话假话。
  2.迟疑不决一错再错施拉普纳之后,戚务生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味道。那时的中国足球才刚刚开始职业化,而那种职业化还带着大锅饭的痕迹。足协似乎无暇顾及'98世界杯,那一切还都相当遥远。外籍教练不成功,国内教练又都是败军之将,只有李应发和戚务生两个人似乎具备主教练的资格,还有一个刘国江。戚务生最终能脱颖而出,肯定是由于李应发的目中无人和刘国江的指点江山。戚务生是个很内向嘴很严的人,“5.19”之后大戚从未就那次失败发表过任何言论。当领导的就是喜欢这种老实人,戚务生也有很好的履历,他的当选顺理成章。中国足协根据改革开放的大形势搞了几回竞选,都是走走过场,戚务生比徐根宝还要顺理成章地升任国家队主教练。
  戚务生用商业比赛树立了个人威望,一时间国内都是赞扬声。当戚务生得了亚运会冠军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聘请外籍教练的事了,仿佛中国足球一夜之间有了革命性飞跃,仿佛中国的土教练不比洋教练差什么,连新闻界也伸出脖子喊叫起自力更生了。一些有识之士对商业比赛的价值表示了怀疑,但亚运会的第二名只能使他们闭嘴。虽然沙特和科威特都是二流球队,虽然伊朗队还没有1997年这样凶悍,虽然土库曼斯坦用前锋当守门员和中国队打成二比二,虽然乌兹别克斯坦靠一群老臣打了中国4:2,但毕竟'94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头一回得了好成绩。足球比赛历来以胜负论英雄,中国队打得难看,但毕竟比韩国和日本的成绩要好。一些人士对中国队战术打法的批评在如潮的赞扬声中被埋没了,后来的事情告诉人们,戚务生已经很难接受新闻界的批评,他的结论是:我搞了半辈子足球,难道还不如你们记者?别听他们的,我们干我们的。
  奥运会预选赛中国队输得非常惨,我们第一次注意到了戚务生的性格弱点:这是一个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差的人,也是一个不肯及时反省自己的主教练。赢了球他可以喜极而泣,输了球又可以把责任推给球员。
  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德国老头施拉普纳,这老头也是从来不承认自己有什么过失,总是球员有问题。也就是这次奥运会预选赛,戚务生给了中国足球一个中肯的评价:技不如人。遗憾的是这句技不如人他只用在球员身上,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同样技不如人。实事求是讲,中国教练和中国现役球员相比,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更差,远不如球员更接近职业足球。
  亚洲杯赛是戚务生执教生涯的最低点,戚务生终于准备辞职,但必须申明的是戚务生的辞职绝不是由于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认定凭中国这些球员,贝肯鲍尔来了也不行。出发点不同,辞职的内涵也不同,这也就是后来的戚务生没有信心的真正原因。很明显,即使不以胜负论英雄,仅仅凭主教练对球员丧失信心这一点,戚务生也不该继续担任这个职务,他已经不可能满怀信心地带领手下的球员迎接更加残酷的世界级比赛了。
  如果此时中国足协能果断地中止戚务生的执教,选择一位水平高些,对球队有信心的教练,'98世界杯肯定是另一种样子(是肯定,不是可能)。但此时中国足协面对新闻界的质询居然如同市井无赖般问道:“你们谁敢站起来说能行?”记者当然不行,记者的职业是和脚没关系的工作,他们当然不能站出来说我行。在作家圈子里也有这样的无赖,你夸他可以,批评他,他就会说:“你写写看?”谁都知道这是耍无赖,但又真的一下子没法子回答。其实,9.13首战伊朗之后再换人,中国队仍然有机会调整自己。以中国队员的实力,在亚洲球队中并不真的“技不如人”,我们只是不能把这些球员的能力挖掘出来,一个好的教练无疑在这方面有独到之处。戚务生在这方面低能,主要是因为他自己尚停留在“专业队”时期,他对职业球员的理解已经不可能深入,球员对他的不信任甚至抵触情绪都会影响球队的战斗力。他挂在嘴边的“技不如人”、“传接球技术不行”、“战术素养差”更会打击球员的自信心。而戚务生恰恰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从1994年到1997年秋天的外围赛,提高球员“战术素养”的任务恰恰是国家队应该承担的,将近四年时间,前前后后经历了亚洲杯、亚运会、“登喜路杯”、中韩对抗、赴英集训,球员的战术素养仍不见提高,只能说明我们教练员的战术素养太差。如果时间短促,中国足协为了稳定而不换戚务生情有可原,但如此漫长的时间足以全面了解戚务生的能力,仍旧不换人,不能不是决策上的严重失误。
  撤换主教练从根本上说是改变一种思维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撤掉戚务生并不能改换思维模式,无论是金志扬、迟尚斌、徐根宝,都几乎是在相同的思维模式中指挥作战。中国国家队只能由外籍教练统领才有改换模式的可能,但聘请施拉普纳的失误使足协的“洋务运动”消亡,为了顺应“民心”,为了不去承担“崇洋媚外”的政治责任,足协还是明知道戚务生不行也得行。采取的补救措施是请了英籍顾问,又增派了迟尚斌和金志扬。客观地讲,足协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这种做法除了制造混乱之外,更致命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主教练的尊严和信心,也动摇了球员对主教练本来就日益减少的信任,中国足球队的失败,从本质上说是中国足协决策的失败,有很充分的时间可以使足协修正决策,但足协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少有的顽强和始终如一。因此说戚务生要负的责任其实很小,他尽心尽力做了,教练组也同样努力了,只是他们的能力局限才导致了指挥上的不断失误。
  1996年3月,面对国人对戚务生的怀疑和不满,王俊生说:“如果因为国奥队失利就罢免主教练,那么以后谁还肯来国家队、国奥队干?”这是一种相当幼稚和牵强的反问。我还从来没听到过哪个国家因为罢免主教练而使教练席出现过真空。西亚炒教练是世界之最,但从未因此缺少国家队主帅。很简单的原因,对于一个教练员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率领一支国家队,试问哪个中国教练不把国家队主教练当成是自己足球生涯的最高目标?有了苏永舜、曾雪麟、高丰文、徐根宝、施拉普纳,并没有影响戚务生上台的渴望,如今没有了戚务生,照样有很多人想当这个主教练,甚至败军之将徐根宝和苏永舜也很想重新证明自己呢。足协常务副主席讲了一番孩子话,不知道他对世界足坛的情况了解多少,但他至少应该知道战绩不佳换人是常规,也是东山再起的唯一希望,但中国足协放弃了这个希望。
  同一次讲话,王俊生还说:“这次国奥队失利,责任不完全在于教练,主要是我们自己的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赢球,就不是实事求是。”俗话讲“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足协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到了球员身上,还顺便给球迷和新闻界戴上了一顶“不实事求是”的帽子。这未免有点下作了,至少是大帽子底下开了小差。回顾奥运会的几场比赛,明明是教练员指挥失误导致了失败,却偏偏指责球员技不如人,而足协在保护教练员的时候不惜攻击球员,这难免让人不齿了。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足协都难找到如此说法,中国足协又一回证实了它的“特殊国情”。
  王俊生接下去又把话拉回来,他说:“这次国奥队的失利,我作为代表团团长,作为中国足协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失利的责任应该由我来承担,不能去责怪教练和球员。”这句话听上去很有风度,也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但实际上王俊生的这番话等于什么都没说,他要承担什么责任?鬼才知道,他只是把官场上的老一套摆出来罢了。我们历来是“责任由我来负”,到头来他还照旧坐他的常务副主席的椅子。真的要承担责任,足协常务副主席就该第一个下台。现在清楚了,失败了就罢主教练,谁还肯于?失败了就罢免足协副主席,谁还肯来干?看样子中国足球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除了戚务生和王俊生,再没有人有勇气有才能出山了。王俊生的结论对国奥是满意的,也就是说他对这次失败还是满意的,失败不是教练和足协的问题,是我们不行——不行也要干下去,因为“中国足球经过多次挫折,已经能够经受起失败的再次打击”。真是奇文共欣赏,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就是中国足协的结论性归纳。戚务生稳坐泰山,王俊生稳坐钓鱼台,中国足球可以经受得起失败的再次打击。
  随着亚洲杯赛的再次失利,国人对戚务生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而戚务生自己也心灰意冷,这无疑是调整人选的最佳时机。此时距外围赛小组赛尚有几个月的时间,一个有能力的教练完全来得及贯彻自己的思想,况且小组赛的对手毕竟不很强大,以中国队的实力完全有能力战而胜之。面对全国的一片倒戚之声,面对戚务生的丧失信心,中国足协又一回错失良机,而恰恰是这一回延误,应该说最终断送了中国足球的法兰西之梦。我们再一次听到王俊生在闭着眼睛说瞎话:“从中国队在本届亚洲杯赛的总体上看,教练员在阵容布置、打法安排方面基本上还是准确的,以后的问题是如何把教练员正确的技战术打法思想贯彻到球员中去发挥出更大的威力。”这一回王俊生赤裸裸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什么都是正确的,只是球员不正确。而我们看到的是指挥上的全面崩溃,看到的是阵容布置、打法安排上的全面失误。中国足协大员居然颠倒了黑白,从头到脚卸掉了责任。以后的发展也完全说明王俊生的肯定是多么荒唐可笑,中国队完全放弃了亚洲杯赛上的战术打法,到英国去之后学到了“451”,把一种全攻全守的阵形改良成固守反击的打法,然后又回到了最初的“442”。
  在十强赛的这段时间,中国足协也有过几次良机,但他们没有把握住这些机会,眼看着国家队自毁前程。
  与戚务生的情况有所不同,戚务生是没有能力把握住机会,中国足协是不想把握机会,他们对冲击世界杯的信心不足是导致在决策上迟疑不决在行动上一错再错的根本原因。这些人把希望早就寄托在下一个四年上了,“1%的希望100%的努力”只不过是他们说给球员的,他们从来就没有从心里这样想过,这也是在沙特战平之后戚务生能讲出“1:1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的真正原因。谁都知道中国战平沙特就等于失去了机会,但我们的指挥员居然还认为能够接受。沙特人对此大惑不解,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中国队出线了吗?
  不知道这一回中国足球的决策者们还说什么,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像个好男儿一样跟全国球迷说一声问心有愧,然后辞职谢罪。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秀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