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
第十三章 乐郊游喜姚孔相遇 谈教育倡男女求学

  


    两年之后,木兰十七岁,经过了感情上最不平静一段生活,真是前所未有。她上学了,
由父母给订了婚,随后发现自己爱上了男人。
    与这些事有关系的,并且在那一段时期对她大有影响的,是一位四川姓傅的。他在革命
以后做过教育总长,在他任内通过了国音字母,在学校学中文要用国音字母拼音。
    傅先生,名叫增湘,瘦小,留着小胡子,抽大烟,可真是个想象高强才华出众的学者!
他的两个癖好是游历名山大川,搜集并编辑古书。他娶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太太,在北京
居住时,几乎没有一年不离开北京去到名山游览古迹。他们夫妇也真正在山里度过一段隐士
生活。在旅行途中,他只带一卷铺盖,里头有几双袜子,几件长袍,就是行李,另外是一箱
古版书籍,穿脏的袜子也塞在书箱子里。后来,他在大学讲版本学——他是公认的版本学的
权威——他坚持要躺在舒服的沙发上讲,学生们看着这位瘦小抽大烟的老头儿,都怀有无限
的敬意。
    这位学者把各方面的学问都能由过人的智慧予以融会贯通。他酷爱古代学问,也同样热
心于民众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他和他太太可以说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甚至他才二十
几岁,在四川一带便以才气出名,都认为来日成就,当可预卜。二十六岁便点了翰林,再考
则荣任翰林院编修。拳徒之乱暴发时,他正携眷赴京。在光绪二十九年任总督袁世凯的幕
宾。因为曾文璞也在袁世凯下任职,自然便结识了这位学者。傅增湘学问的渊博,见识之高
超,颇使姚思安向往不止,于是二人便成了朋友,但癖好之相投,与友情之深挚,则非傅曾
之间的关系可比。傅增湘曾被邀南下组训新军,北返之后,又奉命任直隶提学使。光绪二十
二年,在天津创办女子师范学校,由他太太任校长。
    由于傅姚两家的友情关系,木兰就进入政府办的第一个女子学校求学,也是第一批蒙受
女子教育运动利益的一个新时代女子。又由于傅增湘的关系,姚家认识了一个叫孔立夫的四
川青年,傅增湘一向对他堪为推许。傅氏夫妇常到姚家去,傅太太极力劝姚氏姐妹进她的学
校去读书。
    傅氏夫妇在北京度春假时,姚家要到西山的别墅去住几天,因为由四月初一到十五在西
山碧云寺有十五天的庙会。由于傅氏夫妇喜爱游山玩水,木兰的父亲就邀请他们一起去盘桓
几天。
    木兰也求曾先生答应曼娘去。曾家不是那么雅人深致,所以并未设有别墅。曾太太说曾
经去逛过碧云寺庙会,那是十二年以前,孩子们还小。现在曼娘虽然在北京住了一年半,出
门儿也不过十几次,主要都是到南城买东西,逛过几个地方如孔庙,在孔庙她看见石碑上刻
着前几代科举高中的人名。曾先生叫女人看这些东西,主要是他的儒教思想的缘故,因为他
以为女人若能重视这个,就容易教训孩子成儒生,去赶考中举。她在春天,没跟婆婆到法源
寺去看丁香,这是因为花儿会引起女儿的春心荡漾,她也没跟婆婆去逛过喇嘛庙雍和宫,因
为她可能付一点儿赏钱,喇嘛就会把帐幔后面淫秽的欢喜佛给她看。可是曾太太说,按道理
应当去逛庙烧香,因为敬拜神是修福行善。
    曼娘越来越像信佛的,也渐渐得到公婆的信心,可是公婆二人仍然是处处防备,使她不
致于心中别有所思。木兰说:“她可以跟我睡在一个屋里,睡在一张床上,我对她一切负
责。她连山都没有见过呢。”
    曾太太用亲密的称呼叫木兰说:“兰儿,你精神真好,我一辈子没见过山,也活了这么
大岁数儿了。我想叫她跟你去闲散几天也不错,我得问问你干爹再说。”
    在四月十五,木兰家、曼娘、傅家夫妇,都到了比玉泉山还往西的西山姚家别墅。姚大
爷认为要享受真正田园生活,一定不要带丫鬟伺候。虽然也带了个厨子,小姐们还是要自己
做饭。
    曼娘,本来就不惯于北京的富贵荣华,这次下乡真是一件乐事。所见的一切都使她心花
怒放——比如高大的城门楼子,西直门厚大的城门,城门洞儿就像个隧道,有四、五十尺
长,赶驴的驴夫,城外的小店,在露天茶座慢慢喝茶的老百姓,又宽又平用石头铺的通往颐
和园的官家大道,两边巨柳成行,正在发出嫩绿的叶子,美丽的乡野和在澄澈碧蓝的天空下
遥远的西山上那紫色的山坡,由墙上望过去圆明园的残砖碎瓦,还有颐和园亭台殿图的黄琉
璃瓦屋顶。
    曼娘最喜爱的是玉泉山邻近的田园景色,各处都是农家的房子,雪白的鸭子在小溪中游
水,环抱北京城的西山就像抱着孩子的母亲的两臂。木兰家的别墅就在一带农村里。向前
望,可以看见玉泉山附近白大理石的宝塔,与颐和园的万寿山,掩映在绿树之间,后面的山
上则疏疏朗朗点缀着若干座寺院。
    他们到达时,正好吃午饭,下午去逛碧云寺。他们爬上了四段的石头台阶儿,才到大理
石的宝塔,当时游人甚为拥挤。时间还早,于是去游卧佛寺,看见一座铜佛,有二十多尺
长,样子是斜卧的姿式,旁边是许多皇帝王公敬献的鞋,那鞋有的好几尺长,用绣花儿的黄
缎子做的。姚大爷告诉他们不要玩得太累,因为明天还要逛“八大处”,那里有八个大庙,
各相距不远。
    第二天,他们去游“秘魔崖”,悬崖峭壁,风景最美,但是看着令人怵目心惊。峭壁是
在几个寺院之后的山顶下,那几个寺院安安稳稳的坐落在一个悬崖的角落里,为树木所荫
蔽。上了点儿年纪的太太和曼娘,是骑驴去的,但是木兰和莫愁则和男人男孩子一起步行,
在晴朗的春天,小姐清脆柔婉的声音和驴夫愉快的笑声,在山中起伏振荡。
    到了庙门,太太小姐们都下了驴,等走到悬崖峭壁,已经喘不过气来。曼娘穿着一身
白,看来还像少女,只是头发梳了上去,木兰跟莫愁则把头发梳成辫子。木兰不管是走道儿
或是站着,总是把辫子尖儿拿在手上,而且把辫子拿到前面,缠在食指上挥动着玩儿。
    秘魔崖实际上是一个五十尺深的天然大山洞,上面一块巨大的石头由山上平伸过来,俨
如一个屋顶,人站在下面,总觉得万一那块巨大的石屋顶一旦落下,人就会被压成肉酱。峭
壁前面据说原本是一个深水池,现在用大石头填平了,因为怕有人掉下去。木兰的父亲把水
池底下藏有两条龙的传闻,向大家解说。原来在唐朝有两个道士,收了两个童子做徒弟。有
一次,天大旱,两个徒弟跳到池塘里去,变成了两条龙,才使天上降下雨来。因此后来建了
一座庙,供奉两个龙王爷。
    他们那群人里,男人继续向前走。木兰走到了洞口,看见一个中年妇人,穿着平常的黑
衣裳,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坐在那儿。他们听见一个男孩子的声音。看见一个瘦削的男
孩子,大概有十六、七岁,从附近一个石头屋子里跑出来,立在那儿,指手划脚,对着母亲
和女孩子说话。那个男孩子生得眉清目秀。鼻子笔直,满脸聪明。穿着灰蓝布大褂儿,那灰
蓝色和他那小白脸儿,敏捷的身子,正好相称。他说:“妈,这就是卢师父和他那变龙的徒
弟的庙。”他的声音面容颇吸引木兰姐妹的注意。木兰姐妹和曼娘站在远处,看他和他母
亲、妹妹说话。
    他母亲说:“故事倒是很有趣,可是谁见过那两条龙呢?”那个男孩子说:“乾隆皇帝
见过。”一边微笑,一边比划。他接着说:“乾隆皇帝一天到这儿来,看见池子里面两个绿
色的小东西,好像海里的动物。和尚指给皇帝说那就是龙。皇帝大笑说:‘只是两个一尺长
的小鱼罢了。’刚说完,两条龙就越变越大,由池子里飞腾而起,到了半天空,再往上到山
顶,然后消失在云雾里。”
    母亲说:“你乱说。”
    那个男孩子说:“不是。龙大得很,您看得见头,看不见尾巴。可是乾隆皇帝看见一个
好大的龙爪像山一样,从云彩里伸下来,龙的鳞绿得闪亮。皇帝看见吓了一跳,觉得肚子
疼,就摆驾回宫了。”
    男孩子的母亲听了大笑,谁都看得出来,她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儿子显然是能使生活本
来孤独的母亲感到生活充实而快乐,会不断使母亲觉得,想不到会生这么个儿子。
    姚家小姐觉得那个故事很有趣,那个男孩子说故事的活泼灵巧的样子也很好玩儿,于是
用手绢儿掩着嘴微笑。莫愁说她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个男孩子,木兰也觉得似乎见过,只
是想不起在什么地方。木兰心里很喜欢他那表情生动的面容和说话的态度,不知道那到底是
个传闻,还是他故意编出来讨母亲欢心的。
    正在这个当儿,傅增湘散步回来,看见那个男孩子,便喊:“立夫,是你呀!”立即走
过去问候。虽然他们似乎相交很深,那个孩子的母亲对傅先生显得特别恭敬。傅先生转过身
子来说:“来,见见孔太太和她的孩子。”于是傅太太便引荐说:“这是孔太太。这是立夫
和她妹妹。是我们四川同乡。”孔太太笑容满面。木兰走过去,看见那个男孩子的前额和眼
睛,似乎与众不同,虽然穿着一身平常的衣裳,竟显得气宇不凡。
    傅先生赞叹道:“了不得,你看,我们四川出人才,我敢说这都是由于我们峨眉山的灵
秀之气。”木兰看着那个男孩子,越发神往,因为她知道,得到傅先生赞美的,绝非俗物。
立夫有点儿局促不安。她母亲说:“我们母子平平无奇,可是傅大人太台爱了。”
    立夫向姚大爷深深一揖,完全遵照四川的古礼,转身向姚太太也深深一揖。自然他向几
位小姐没有表示,按礼应当如此。
    因为立夫姓孔,姚大爷问他:“你和孔夫子有什么关系没有?”
    立夫回答:“没有,不敢当。若是姓孔的都是孔夫子的后人,孔夫子就要贬低身价了。”
    听到立夫答话如此得体,木兰不禁微笑。立夫的话说得很快,似乎是巧于应对,在大庭
广众之间,能够从容镇静。曾文璞也大笑起来。甚至于体仁至少也有一次看到跟他同样年龄
的人,敢当众畅所欲言,不由觉得敬慕。
    傅先生说:“至少孔太太是杨继盛之后,这也就不凡了。杨继盛是三百年前的人物,不
算太古。我想立夫总与杨继盛有点儿关系。”
    木兰听父亲说过杨继盛,因为北京城前门外有一所房子,据说是杨继盛曾经住过。杨继
盛生值明朝末年,当时政治腐败,他是饱学之士,在朝为官,明知是冒生命之险,却敢弹劾
权倾一时的恶相严嵩,揭发他五奸十罪。因此被朝廷斩首,但是他的威名胆气则为后代所景
仰。至今游人仍然前往他当年写万言书弹劾奸相的亭子,去瞻仰凭吊。
    姚先生问:“你们住哪儿?”
    立夫回答说:“在南城,在四川会馆。”
    傅先生问:“你们今天回去吗?”
    “不,我们不回去,要在这儿过夜,住在卧佛寺。”傅先生又问:“你们逛过香山没
有?香山离卧佛寺步行只有一里之远,当年是乾隆皇帝狩猎之所。但自咸丰以后,停止狩
猎,这个园里面便没有什么野兽了。”
    清朝末年,虽然香山并不开放任人游览,当时由一个姓英的旗人主管,而英某人则和傅
先生共同拟过方案,提倡妇女教育,后来果然在香山创办了一个女子学校。
    立夫回答:“没有去过,我们进不去。”
    傅先生又问:“我们明天去逛,愿不愿跟我们去?”立夫欣然答应。
    傅先生对刚刚介绍相识的普通人,就使之加入与姚家太太小姐共同郊游,真是有点儿异
乎寻常;显然他是把孔家看做地位相等的至交,再者他本人也是贫苦出身的,一向乐于奖掖
后进。
    回去的路上,姚太太向丈夫说,若有那个年轻人和他们明天在一起,对几位小姐恐怕有
点儿不便。姚大爷仅仅低声哼了一下:“唔!”几位小姐则因为忽然情形有变,倒颇为兴奋。
    他们在大殿上游逛了一会儿,经过义和团之乱,佛殿幸未遭联军所毁,又看几面古墙
上,画着十八罗汉游西山图,多已残旧。出了庙门,看见立夫在他们后面,从双线十字形的
门里走出来,因为离得远,就没有交谈。莫愁看见立夫用石头投向一棵柏树,随后看见一个
乌鸦从树里飞出来,干叫了一声。他那胳膊一摆动的样子立刻使莫愁想起来第一次遇见他的
地方。
    莫愁向木兰说:“他不是在白云观投铜钱的那个人吗?”莫愁觉得一点儿也没错。三个
月前,在过年的时候儿。北京城外一里远,有个巨大的道士庙,叫白云观。由正月初一到十
九,北京的男女老幼好多人去狂。最后一天是北派道教始祖的诞辰,成吉思汗很信仰这位始
祖,他的遗体便埋在这个庙里。道祖诞辰那天,围着庙,男人举行徒步竞赛,女人有赛车,
还有成群的人到那儿去“会神仙”。据说那一天神仙降临人间,乔装出现,谁若遇见能摸他
一摸,就走好运。神仙也许装成大官,也许扮做乞丐,也许像狗,也许像驴。所以使人紧张
之处就在永远无法认定他。卧在道旁的狗,睡在破席子上的乞丐,谁也不敢说是不是神仙。
所要注意的就是狗、或是乞丐、或是和尚、或是老太太,看他是否忽然神秘的失去踪影。比
方说,倘若有个乞丐五分钟以前还在墙角儿躺着,可是忽然不见了,他就是神仙。游客或是
给过他钱,或是看见过他,就觉得欢喜。这种风俗,使人对乞丐慷慨,对畜生仁慈。这个风
俗也使男女拥挤不堪,所以有无尽的欢笑热闹。
    那一天,木兰和莫愁曾经去逛白云观。白云观门口儿有一座桥,叫“捕风桥”。因为这
道士庙叫白云观,有一个和尚在附近也盖了一个庙,叫“西风寺”,暗示西风会把白云刮
散。道士于是在白云观前面修了一座捕风桥,可以把和尚用法术刮来的西风捉捕起来。桥下
有一个黑洞,里面有一个老道士盘膝打坐。洞里的顶上悬挂着一个大铜钱。游客若用钱向大
铜钱上投而投中,会走好运。可是那个大铜钱悬挂的地方儿,正好在桥角儿与洞顶之间,是
不容易打得到的。于是那个道士凭这个消遣或是迷信,就能收到不少的钱。
    那一天,姚家姐妹正站在那儿看,看见一个男孩子居然投中了那个大铜钱。旁边看热闹
的人便喝采起来。那个男孩子要走时,木兰投了几个铜钱,试了几次,也投中了一次,也有
人鼓掌。那个男孩子听见有人投中,也赢得了喝采声,他就回头一看木兰,微微一笑,就不
见了。当时莫愁向木兰说:
    “难道他就是神仙吗?”
    事情实际是这样:她们在秘魔崖遇见不久之后,木兰就把他认出来,只是没说而已。现
在莫愁说:“他就是白云观那天打中铜钱的人,你记得吗?”木兰仅仅说:“我想也是。”
    立夫和他母亲、妹妹,在后面大概距离五十码走来。两个小姐不由得回头看了一两次,
要再确认一下儿他是不是那个人。看他又用右胳膊指天划地的挥摆,另一个胳膊搀着他母
亲。她俩觉得也很有趣。
    在庙门口前,立夫一家追上了她们,又往前走去,因为木兰那一批人之中女客们需费点
儿时间上驴。她们看一家三口儿在她们前面走,立夫在他母亲的驴一旁,拉着妹妹的手,这
时傅太太把孔家的事情向木兰的母亲说,两个小姐竖起耳朵听。
    立夫的父亲,当年在北京做一个小官儿。一个叔父把家里的财产都挥霍罄尽,立夫的父
亲就越发贫困,但是他并不埋怨,只是想自己独立谋生。立夫九岁,父亲去世。因为他母亲
就是北京人,北京又有好学校,孤儿寡母就继续住在北京的四川会馆。他叔父后来又再度结
婚,这次的是个时新派的女子,住在上海。父亲死后,叔父一天忽然光临,打算掌管他哥哥
的遗产,心想他哥哥以前在北京做官,一定积存了不少的钱。傅先生出面干涉,他叔父只得
空手而归。从那时候儿起,立夫的母亲得到了傅先生的保护,就一直感激不忘。傅先生惊于
立夫的才气焕发,对他很好,把自己丰富的藏书供他阅览。立夫就像一只小猴子放在树林子
里一样,学爬树、打秋千,从这个枝子上跳到那个枝子上,根本不用教导。
    他们那一批人进入了香山,太阳已经下山,颐和园和玉泉山的宝塔在夕照中闪动。香山
和山谷里已是一片阴影,清爽芳香的空气,自松林里飘来,木兰觉得这一天看来是十全十美
无以复加了。立夫和他母亲走在前面两百码,在空气柔和的下午仍然可以看得见。在转往卧
佛寺的方向之前,他们看见立夫向他们挥手道别。
    那天晚上,木兰的父母和傅氏夫妇,商量秋天让木兰姐妹到天津女子师范去读书。虽然
北京也有女子学校,但是天津的办得最好。傅太太答应照顾木兰姐妹。此外,她姐妹俩周末
也可以回家,大概一个月一次,木兰的父母似乎是被劝服了。
    傅氏夫妇也提到送体仁到英国去念书。傅先生说他英文不好并没关系,到了英格兰再
学。不但姚先生认为好,体仁自己也极高兴。
    木兰的母亲迟疑不决,但是珊瑚全力支持,她只说:“年轻人应当出去看看,开阔一下
儿心胸。”
    傅先生说:“时代变了。学生留学回来,能够通过咱们的考试,等于进士翰林。你若不
让他做官,你也得让他受现代最好的教育才对。”
    他母亲说:“我不放心的是他太年轻。飘洋过海,离家千万里远,谁照顾他呢?”
    体仁说:“我自己照顾自己。我已经大了。您若答应送我出去,我一定用功。”这是生
平第一次体仁说他要用功。
    珊瑚说:“也许他会完全改变的。他现在十九岁。应当认真做点儿什么了。看看孔家的
儿子。我看见他跟母亲妹妹一块儿走,就像二十四孝里的儿子。他还不是像别人一样的眼
睛,一样的耳朵,一样的鼻子?”
    姚先生引用一句谚语说:“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这颇似给体仁一个打击。
    体仁的父母答应再想想这件事。父亲赞成,因为他思想自由,又有钱,正不知把这个娇
惯坏的儿子怎么办。体仁愿意去,是因为去到一个新世界,而且出国留学也是最新派最幸福
的青年的事。留学回国之后,穿着西服,拿着手杖,说英文,似乎很体面。说句公道话,他
也想成器了。
    母亲觉得不对,可是使她能顺从的原因,是借此解决家里一个急迫的问题。因为银屏现
在二十二岁,还在他们家。她因为是南方人,不能在北平出嫁,必须回到南方的家乡去,但
是没人接她回去。去年春天,银屏要随着冯舅爷南下时,出发的日子总是不合适,后来银屏
又生病,于是只好作罢。后来就没再提那件事。这件事情很尴尬,因为一个二十二岁的宁波
姑娘,已经很懂事了。也许,正像珊瑚向姚太太出的主意,叫体仁离开银屏,体仁也许会重
新做人。
    第二天,大家到香山围场的时候儿,人人都很有兴致。木兰和莫愁是因为秋天就去上
学,体仁是因为就要去英国,姚氏夫妇因为家里的问题逐渐解决了。
    因为香山并不远,大家徒步而行,傅先生和孔太太先商议好,早饭之后,在香山旁边的
庙那儿见面。他们到了之后,发现立夫兄妹和母亲已经到了,正在石头拱道外面徘徊。立夫
跑过去向他们微笑打招呼,但是对木兰姐妹、珊瑚和曼娘仅点了点头儿,这也是规矩。木兰
和莫愁向他脸上仔细看了看,不由得微笑了一下儿。这是因为昨天她们听说又看见他之后,
对他越发有兴趣的缘故。
    体仁和他说话,小姐们在一旁听着,却假装着彼此自己说话。自从听见孔立夫回答他是
不是孔夫子的后人,体仁就觉得喜欢立夫,因为体仁自己也是常常批评官场,自己说话也坦
白直爽。实在说,体仁是个还够聪明伶俐的孩子,只是天生不喜欢传统老规矩,跟官宦家的
儿子一起混也觉得无聊。立夫就显得和那些官宦之家的子弟不相同,并且像他自己一样,也
有一种非正统派的思想。大概立夫生于清寒之家,看不起财富,看人,都是看人本身的价
值。体仁一遇见他,就把自己的虚饰骄纵完全放弃,愿意以赤裸裸的自己和他相交。是不是
那天早晨因为他要到英国去,并且打算要强学好,才和长辈认为优秀的青年交朋友?
    在香山围场的山麓,方丈带着一群和尚出来迎接傅先生,嘴里说着最斯文漂亮的北京
话,这是因为西山的和尚常常接待朝廷的大官和王爷。方丈手里拿着一串素珠儿,在前面引
路。这个围场,现在叫香山,是一带树林茂密的陡峭山坡,一直延伸到后面的山冈。在一段
乔木参天浓荫蔽日的小径之后,有几段长长的石头台阶,通到山顶的正殿,两旁有若干蜿蜒
小径,通到寺院的各处厅堂。立夫和体仁走在傅先生他们后面,和几个僧人说话,女眷们则
在最后跟着。木兰的母亲,为了自己的一点儿私心打算,似乎尽力和立夫的母亲培养友情,
所以她俩一块儿走,而傅太太则和姚家两位小姐曼娘、珊瑚一块儿走。
    他们才攀登了一小段石阶,立夫转身去搀扶他母亲。体仁只剩一个人,等他母亲过来,
也搀扶着母亲。她母亲高兴得欢呼道:“好儿子,你若天天这么样儿,我不知道该多么欢喜
呀!”体仁觉得自己很光采,向母亲说:“在家您有丫鬟伺候,用不着我。至少我也有一番
孝心哪。”
    她母亲说:“别说大话。你看见孔家的儿子去搀扶他母亲,你觉得不来搀扶我难为情。
你跟他交朋友,对你有好处,跟人家学着务正。立夫,你肯不肯跟我儿子交朋友?”立夫回
答说:“姚太太,您说笑话儿。您若不嫌我没出息,就是我的面子。”
    珊瑚、木兰、莫愁,三个人看见体仁搀着母亲往上走,彼此用胳膊肘儿顶对方,彼此惊
而相顾。两位母亲互相问对方儿子的岁数儿。木兰的母亲听说立夫是十六岁,比体仁小三
岁。木兰听见立夫的母亲说,自从他丈夫死后,他们就指望收房租过日子,现在正打算把四
川的房子卖一部分,好供给立夫上大学,她要把一切财力都投在立夫的教育上。木兰听见孔
太太这样说,心灵的深处,颇有所感。木兰也知道人间的穷人,可是不知道自己的相识之中
有人要把一部分产业卖了供给儿子上大学。她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现在有一个和尚告诉他们走旁边的小径,不致太累,于是女人都到左边去走。和尚把他
们引入一面大墙,等一进大院子,看见有一座大厅,对面悬崖耸立,上面乔松茂密,清流自
悬崖流下,下面汇为池塘,水极清澈。大厅前面是石铺的地面,摆着石桌石凳。那么清雅的
院落,木兰不由得倒吸一口气。忽听见立夫说:“有个书斋在这儿念书该多么好!”体仁拿
出相机说:“我得在这儿照个相。”并且学会了冲洗,为这件事,他要钱怎么用,他父亲都
给他,认为他在这上头用心,省得去为非做歹。
    现在太太小姐们站在一处。木兰有个毛病,就是一看见极美的东西,两只眼睛里就会各
流出一滴眼泪,只是一滴。所以现在珊瑚看见木兰擦眼睛,就打趣地说:“你干嘛哭?”曼
娘说:“妹妹,你的眼睛怎么了。”因此木兰成了大家注意的目标。她只是笑了笑说“没什
么。”立夫和他母亲在稍远处看着,木兰的母亲请他们一家过来,大家一齐照相。
    珊瑚说:“请过来呀!咱们跟傅家都像一家人一样的。”
    最后,傅太太只得硬把孔太太拉过来。赶巧木兰和莫愁都站在边儿上,立夫的位置正在
一旁,但是他站得离木兰姐妹至少一尺远。
    像片洗好了。木兰是照的相片儿中第一等的,因为她那么激动不安,头侧着,一双手半
举起来,好像又要擦眼睛一样。看见美得令人怜爱。
    和自己同年龄的女孩子在一起,立夫当然觉得好不自然,所以他站得离体仁很近。木
兰、珊瑚、曼娘在一起,因为木兰邀请曼娘来,要让她很舒服才对。莫愁和她母亲要孔太太
去漫步。因为她天性稳静,两位太太说话,她安静无言,孔太太因此很喜欢她。结果是,立
夫和几位小姐在吃午饭以前,一大早就没说过一句话。
    他们离开庙到各院子去漫步之前,和尚问他们吃素斋,还是吃荤菜。木兰的母亲说他和
曼娘吃素,他们男人没有肉吃恐怕不满意。但是傅先生说,在这种地方儿,当然大家都应当
吃素,因为不尝过他们和尚做的素菜,就谈不上吃素。西山庙里和尚做的素菜,王爷吃起来
也会满意的。他们做的菜,也有“火腿”,也有“鸡”,也有“鱼卷儿”,不过都是用豆皮
做的。样子和味道像肉,青菜都是用大量的油做出来的,还有好多美味的蒸烙点心。
    他们回到山顶上的庙里,看见大厅里已经摆上了两桌,有银汤勺儿,有象牙筷子。傅氏
夫妇自己认为那天非做主人不可,分坐在两席上,傅太太和女客同桌,傅先生和男客同桌。
但是女客比男客多,姚先生愿跟两个女儿同坐,突然把他太太和孔太太拉去跟男孩子同座,
这样就把男女分座的计划打破了,但是起了一阵混乱,因为小姐桌子上人太多,立夫的母亲
坚持请莫愁到她那一桌去,两个小孩子,就是立夫的妹妹和木兰的弟弟,最后还是跟几位年
轻的女士坐在一起。结果是,一个桌子上,木兰和珊瑚照顾小孩子,另一桌上,莫愁和立夫
伺候两位母亲。方丈坐在远处,看见都落坐就绪之后,过去说“请诸位多用”然后告退。
    现在宴席上,话题转到乾隆皇帝在西山庙里碑匾上刻的字。在庙的正前面就有一通碑,
上面是乾隆的字。
    姚先生说:“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字一定很自负。”木兰心里正想皇帝到处留下自己的
字,未免有失尊严。这时听见立夫在那边桌子上说:“物以稀为贵。皇帝各处留下字,不是
不太值钱了吗?”所以两个人的看法一样。但是莫愁认为这话对皇帝不太公道,不过没说什
么。
    立夫问傅先生说:“您喜欢乾隆皇帝的字吗?”
    傅先生说:“乾隆的字规矩有力气,但还不能说精美超俗。”
    立夫说:“我也没见过乾隆写的诗有一首好的。只是普通的馆阁体,总是歌颂太平,繁
华,凤凰啊,紫气啊,他没说,人就想到了。”
    忽然间,莫愁开了口,她说:“难道他说的是你想得到的,就一定是坏诗吗?”虽然她
心里想到就脱口而出,但是这分明是向立夫直接反驳。
    立夫觉得出乎意料,向莫愁看了看,他必须正面作答,他说:“人想到你要说什么,你
果然就说出个什么来,当然是坏诗。”
    莫愁觉得必须有以回报,于是说:“不过也看情形而定,诗人和隐士不同于普通人,所
以笔下所写就不是普通的事。但是乾隆是皇帝,他必须说适合他身分的话,就等于说他必须
做适合他身分的事。一个隐士作出的坏诗,皇帝说出来就是好诗,因为皇帝必须统治全国,
他统治下的匹夫匹妇所感想的,他也必须能感想到才行。所以一个为帝王者不得不和常人一
样。”
    莫愁说完,觉得话说过多,未免失礼,其实,并不是想要开始什么口舌之争。
    傅先生说:“照你的道理说来,乾隆的字也算好字的了。
    因为乾隆的字规矩匀称,不是以诡异见才华的。”莫愁说:“乾隆皇帝的字圆润丰
满。”说完,又想到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书画家,于是又说:“为皇帝者,不可以古怪反常。
倘若扬州八怪做了皇帝,天下百姓岂不要遭殃?”
    莫愁的母亲不懂得他们谈论的是什么,但是知道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和一位名儒辩论,
总是失礼,于是向莫愁说:
    “莫愁,你怎么敢跟傅伯伯争论?”
    傅先生说:“让她畅所欲言。我高兴听。”那另一桌上的闲谈已经完全停止,准备听莫
愁的话呢。
    莫愁说:“我只是要替乾隆说一句话而已。即使普通的游客,都把自己的名字和诗句乱
写在亭子上,悬崖峭壁上,庙墙上,为什么一国之王就不许写呢?他在这西山修建了这么多
庙,即使他不想写,他的大臣一定也请他写,留给后代做为纪念。他毕竟是太平盛世的君
王,提倡文学艺术,他的诗正好是太平盛世的点缀。宫廷体的诗就是那个样子。您不能说他
的字怪,因为皇帝的字必须方正规矩。他的字圆润、丰满,结构方正,笔力含蓄在柔软圆润
的轮廓之后,皇帝的个性理当如此。”
    木兰的父亲满意的微笑道:“人生而不同。傅太太,我这三女儿的字就是这个样子,圆
润丰满,一个个整整齐齐。木兰的字就像男人的字。”
    傅太太说:“这些个事不能勉强。一个人的字就是个性的表现。心不正,字不正。”
    这话,是傅太太的真心话,也足以反映出他丈夫的意见。他更进一步相信人的命运,由
他的字可以看得出来。傅先生一方面有进步的现代观念,也像好多老一辈的学者一样,他们
心中总有几分神秘的想法。傅先生也相信星象占卜,他这种想法是无人可以动摇的。
    傅先生说:“由一个人的字,可能看出他长寿,还是短寿。”莫愁说:“那就是为什
么,我说乾隆活到八十九岁,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
    立夫说:“我不相信。”
    傅先生说:“你还太年轻。”
    立夫说;“我将来恐怕永远写不出一笔好字了。”傅先生说:“你性情太孤僻。本身虽
然不坏,可是需要改正。最高的性格是其中有一分孤僻,或者说精神自由,但是要使之归为
常态。你现在需要的,是有人稍微把你勒住一点儿。”
    傅先生又进而讲解他的那包罗万象的两元论。一切生命都是两种力量的结果。那两种力
量就是正与奇。没有奇,便没有进步;没有正,就没有稳定。人生就来自此两种相反力量的
中和,就如同阴阳产生了一年的四季。
    忽然听见木兰和珊瑚哈哈大笑。每个人都回头一看,有人问:“笑什么呀?”
    木兰说:“没什么。”但是笑声越大。
    曼娘解释道:“他们笑我呢。木兰说我写的字像小老鼠,所以我就胆小如鼠。”
    木兰出来解释说:“我是开玩笑。照傅伯伯说,谁写的了像一只猫,就能把老鼠吃了。”
    傅先生说:“也不可一概而论。你听见说老鼠咬死过猫的吗?”于是傅先生说:“在饥
荒的年头儿,有一只老鼠长得又大又肥,能打败猫,会逼得一只猫逃跑。”
    傅太太问木兰:“你的字像什么?”
    木兰回答说:“我的字什么都不像。唔,大概像蛇。”
    莫愁从另一张桌子那边说:“蛇也能吃老鼠啊。”
    木兰问曼娘说:“姐姐,你想我会吃了你吗?”
    曼娘说:“你很饿的时候儿,也许会。”
    珊瑚说:“若是那样儿,那么谁也会把我吃了,因为我的字像栗子,又不圆,又不方,
永远摆不直。”
    傅太太问:“你妹妹的字像什么?”
    木兰想了一下儿,她说:“她的字像春天的鹧鸪鸟儿,身子圆,羽毛光亮。”
    这时候儿,那个执事僧听见鹧鸪鸟儿叫,前来为宴席道歉说:“真是对不起,我们不能
做一道鹧鸪菜。”
    大家哄然大笑,又向和尚解释刚才他们谈论的是书法。傅先生掏出一张十元的纸币递给
和尚,并谢谢他们的美味宴席。
    木兰始终没和立夫交谈。饭后,大家休息了片刻,因为曼娘已经嫌那天爬山走路太多。
大概三点钟,傅氏夫妇又提议到远处那座山去,但是女士们谢绝不往,傅太太只好陪着她们
不去,说她以前去过。莫愁,因为身体生得丰满,性情又好静,也说不去,要陪着母亲,因
为母亲向来不喜爱爬山。体仁不去,是因为他父亲也去,立夫的妹妹太小,结果,只有五个
人去。就是傅先生,姚先生,立夫,木兰,木兰的小弟阿非。木兰喜爱攀登高山,喜爱看壮
观的景色。
    到半路亭,还不足一里地,但是山路甚为陡峭。傅先生和一般瘦人一样,是爬山好手。
木兰的父亲虽然那样年岁,步履轻快,如走平地,如果必要,他一天还能走百里之遥。立夫
落入了木兰的一伙儿,长辈们走在前面,他不能对木兰再不理不睬。他觉得很紧张,两手捏
得骨头节儿响,手指头伸伸又握起,握起又伸伸,因为他是在书堆里头长大,从没有接近过
美丽的小姐,所以他只好和木兰的小弟说话。木兰心里想了个鬼主意,她借着向阿非说话,
总算很滑稽的把谈话起了个头儿。她向阿非说:“你问问孔先生,是不是去年他去逛过白云
观。并且看见你姐姐投中捕风桥下那个大铜钱。”这种说话的样子很古怪,双方都大笑,你
看我,我看你,俩人之间的说话总算开始了。
    在他们前面五十码,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松,单单一棵树,在一个小丘墩上立得笔直,银
白的树皮衬着后面青翠的山坡,看来非常可爱。
    木兰说:“孔先生,你能投中那棵白果树吗?”
    立夫说:“你若要我投,我就试一试。”
    他拾起一个鸡蛋大的圆石头投去。砰的一声,打中树干。
    阿非喊道:“好哇!”
    木兰当时羞红了脸,做了一个最适合女人姿式,也投出一个石头子儿,没有打中,离树
有一尺远。立夫鼓励她。第二次又没投中。立夫告诉她把石头夹在她手指头之间的办法,还
告诉她投石头的两个方法。一是往上,手从肩上走,一是往下,手从肩下走。
    她又要投时,立夫说:“你站得不对。”木兰知道,但是不肯把两条腿叉开。她两只脚
并紧站着,试按着手往上投的方法投出去,果然投中,只是自己摇了摇,差点儿没栽倒。立
夫喊了一声好,阿非也发出了赞美的声音,木兰自己也因成功,感到得意洋洋,喊叫了一声。
    她很高兴,不由得吹起口哨儿来。立夫深觉意外。
    “怎么!你也会吹口哨儿?”
    木兰满脸微笑,向他看了一眼,嘴里继续吹。她吹的是《十二月历史花名》,是很流行
的民歌,继续往上走时,立夫也跟她一起吹起来。姚先生回头一看,见女儿很高兴。他向傅
先生说了点儿什么,傅先生也回头看了看。
    他们往上越走越高,一片新景色展现在眼前。往下望,是深谷和陡峭的碧绿山坡,往远
望,是青翠的山峦。在那高山之上,云雾之间,木兰觉得真是适心怡性,如鸟归深林,如鱼
返深渊。这时春风吹来,使人精神爽快,小鸟也像木兰一样,觉得突然精力充沛,在山谷中
飞来飞去,鸣声充满了天地。
    到了半路亭,大家坐下歇息。木兰问他们在远处看见锯齿墙状怪样子的建筑是什么。他
父亲回答说那是乾隆皇帝仿照西藏的房子和台子修的,好让士兵练习爬西藏的堡垒,有的是
纪念他在西藏胜利所建纪念物的残基旧址,还有一个是乾隆皇帝看兵丁射箭的阅兵台。那些
建筑物大都坍塌已久。木兰不由得想到唐诗上的句子:“一将功成万骨枯”,默然不发一
语。北京离蒙古平原很近,有很多西藏喇嘛在京里,叫人觉得北京是个帝国的都城。碧云
寺、卧佛寺,还有许多别的地方,比如有成吉思汗和其他蒙古帝王的遗迹。
    姚先生问:“立夫,你念过《吊古战场文》吗?”立夫说:“念过。不过终于是而今安
在哉?”他几乎是自言自语道:“将来到西藏去看看。”
    傅先生开始唱一段《李陵碑》,唱杨继业碰碑自尽前那一段,极尽苍凉悲怆之致。木兰
则低声跟随。立夫听到,极感意外。木兰的声音之柔嫩,不可多得。碰碑那一段极不易唱。
立夫向来没学过唱。那一段是凄凉哀怨的调子,木兰只觉得人生原属可悲,但也美丽。
    若是木兰的投石头,吹口哨,唱京戏这些事使立夫感到意外,在他们走回庙去的路上,
立夫说了一句话,也使木兰感到意外。木兰曾经说别人没有来,没看见他们所看见的景物,
真是遗憾。立夫问她:“今天你看见的东西什么最美?”
    木兰回答说:“在半路亭所见的景物最美。你今天看见的什么最美?”
    立夫说:“那些残基废址最美。”
    现在姚先生盼望立夫能成为体仁的朋友,那天晚上请孔家吃饭,所以大家一齐回去的。
人人都饿,那顿饭吃得早。姚先生与傅先生喝起酒来,都是海量。正如俗话说:“酒逢知己
千杯少。”饭后,他们露天而坐,一边望着月亮从颐和园上空升起来,一边谈论孩子们的计
划。
    傅先生说:“把体仁送到英国去吧。你有的是钱。现代新知识太重要了。在如今这个新
世界,不能不知道海外的情形。再死背四书五经不中用了。”在他那瘦高的身体里,他的精
神,在月光和酒力之下,扩张起来,他把对将来和世界的看法也高谈阔论一番。
    姚太太对儿子的出国,还没有真正拿定主义。体仁的出国和女儿到天津去上学,是家里
想不到的一个大变动,而她的本性就是厌恶变动。但是莫愁说:
    “哥哥,你应当去。大丈夫当行万里路,到外国开开眼界,不要老死守在一个地方儿。”
    傅先生说:“不错。叫你离开你这个富贵舒服的家庭,你看,他会长大成人。在外头,
他会自己照顾自己,不会再要丫鬟给他预备洗澡水,再照顾他洗脸,再给他沏茶。他若想喝
茶,他得自己去沏。这对他有好处。”听了这种话,姚先生就最后决定了。
    他们打算第二天回去,但姚先生说:“明天是十五,月色更好。”但是姚太太说把家交
给丫鬟手里不放心,而且曼娘明知婴儿是在她母亲手里照顾,仍然是放心不下。结果是女人
们第二天先走,姚先生和傅氏夫妇再多住两天。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感谢幺幺提供
    转载请保留,谢谢!




前秀莎文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