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秀莎网
鸳鸯溪


  鸳鸯溪原名白水洋溪,位于闽东北的鹫峰山脉中段,是我国唯一的鸳鸯自然保护区。
  每年秋天,总有数百上千对鸳鸯从北方飞来,在那里越冬。鸳鸯溪因此而得名。鸳鸯之所以喜欢到那里越冬,主要是那里的特殊地理环境使然。首先,鸳鸯溪地处偏远,周围崇山峻岭,人迹罕至,八十年代后期才有简易公路通到附近的宜洋村。这就给鸳鸯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其次,鸳鸯溪虽是一条很小的溪流,窄处不过数米。但是河床落差较大,数公里长的溪流上阶梯式地排列着六七个大小不一的溪潭,潭水清彻幽绿。其中最大的一个叫瓮潭,长八十多米,深处不见底。这些溪潭十分适合于鸳鸯嬉戏栖息。其三,两岸山势高耸,多为悬崖峭壁,长着密密的阔叶树,多是壳斗科树木,能够为鸳鸯提供丰富的食物。再加上温度适中,气候宜人,自然吸引了大批的鸳鸯。
  鸳鸯是小型鸭类候鸟,雄鸟羽毛绚丽,形状倜傥,十分漂亮,是一种受人欢迎的观赏鸟。这种鸟喜欢雌雄成双地游逛,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成为爱情专一,夫妻恩爱的象征。汉代有“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之诗。唐代诗人卢照邻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之句。而在民间,唱戏有“我俩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之辞。凡涉及到婚姻爱情之事,传情达意多喜欢用鸳鸯鸟为图。我在农村时,就经常看到村姑们绣的鸳鸯嬉水图,颇为传神。
  我到过鸳鸯溪两次。
  一次在十年前的秋天,去的目的是协调屏南与政和两县关于开发利用鸳鸯溪的争议。鸳鸯溪的上游是政和境内的翠溪九层际,由于溪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八十年代中期后,政和县打算在九层际修建水电站,按计划第一期工程85年动工,88年完工发电。第二期工程88年动工,91年完工,前后历时需六年半。这个电站是政和最大的水电站,建成后将对省定贫困县政和的经济发展起巨大作用。为此急于脱贫的政和各方面都对建电站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这个计划一开始实施,就引起了屏南方面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为了保护鸳鸯溪。鸳鸯溪于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鸳鸯自然保护区。如果在上游动工修建水电站,一来施工期间放炮炸岩会惊走喜欢安静的鸳鸯;二来由于上游水库截住水流将会改变鸳鸯溪的生态环境。
  政和方面当然不肯轻易放弃建电站的计划。针对屏南方面的抗议,他们请来水利专家,经过考察论证,答复说为了不惊动鸳鸯,他们可以冬季不开炮,避开鸳鸯越冬时间;至于水库截流问题,因为翠溪水量十分丰富,根本不可能使下游断水,所以请屏南方面尽管放心好了。但是屏南方面也请来了生态专家,根据他们的考察调查,认为不管怎么说,上游建电站都有可能影响鸳鸯溪的生态环境,惊走鸳鸯。这一来,出于对鸳鸯保护区的关心与担忧,屏南方面的态度强硬起来了,我就亲耳听到一位屏南干部慷慨激昂地说:如果政和方面硬要干,他就抱着炸药包和电站同归于尽!
  政和干部中也不乏同样强硬的,于是不管屏南方面的抗议,电站如期动工。于是矛盾升级了,尽管有关方面已经协调过多次,双方仍然各持已见,而且动了武,流了血。为了促使矛盾化解,省人大派了考察组前往实地考察协调,而我,则作为随组秘书一同前往。
  当时从屏南到宜洋的公路正在修建,我们步行了十多公里走到村里。村子在半山坡上,鸳鸯溪在山底下。为了弄清情况,我又和随组的摄象记者一起,从村后的一条小路下到鸳鸯溪,抬头看,两岸山高林茂,天青云淡,好一派绮丽雄伟的峡谷景观。溯流而上,只见溪中有许多横七竖八的大石块,时而激湍奔腾,时而平潭如镜,时而有一小块沙石滩,有一块滩上撒着好些金色的稻谷。我问带路的农民,他告诉我说这是诱捕鸳鸯的。果然我在一块大石头后看见堆着一个大竹笼,诱捕者一般是夜间藏在这里,等鸳鸯来吃稻谷时就将渔网撒出去罩住它们。这使我奇怪,不是保护区吗,怎么还有人捕鸳鸯?后来才知道,这是保护区的人捕来供观赏用的。
  走了好久后,突然听到一阵轰隆巨响,一道瀑布从天而落,激起无数银色水花,景象十分壮观。顺着瀑布旁的一条陡峭小路爬上去,正是峡谷口,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小溪从远处婉延淌来。农民说那就是政和打算电站的翠溪,他又指着溪对面的一片悬崖峭壁,说那也是政和的地盘,他们还打算要从那里凿一条大水渠引水。要是计划成功,这鸳鸯溪就保不住了!言辞神情间,流露出对鸳鸯溪的关心热爱,令人不由得不感动。我站在两县交界处,沉思良久,深深觉得这场争议之难调解了。双方的立场各不相同,而又不肯让步,难怪乎以前的多次协调无效了。事实上,我们那次的行程既没有调解出结果,也没有碰到在溪中自由并游的鸳鸯,只在回头时看到,半山坡上有一个用铁丝网搭盖成的露天鸳鸯园,里边有一个小小的水池,关着好几十只鸳鸯。可能是刚刚捕来不久,见了人扑扑乱飞,直撞到铁丝网上掉下来。让人觉得非常别扭。
  十年之后,我重去鸳鸯溪游玩。情况已经大变,有一条柏油公路直通宜洋村,村里有了旅行宾馆。又修了一条较宽的道路到溪边。去的时候是夏季,山外正是酷暑难当,鸳鸯溪却是绿荫亭亭,清凉如秋。我们顺路而下,直到白水洋,那是鸳鸯溪水面最宽阔的一段,足有上百米,浅浅的流水漫溢出满溪的细小浪花,白花花的一大片,游人不少。这回我没有顺流而下,发现下游水面一直比较宽阔,中间还有一些小山峰,一些来游玩的小学生爬在上面大声呼喊。回声传的很远。惊起几只躲在溪旁树丛中的不知名飞鸟。使我感到,如果一直这么热闹下去的话,鸳鸯还会来越冬吗?不过如今不要冬季也看得到鸳鸯了。十年前的那个铁丝鸳鸯园依然在,只是更大,水池里边鸳鸯更多,见了人不惊不怕,只顾在水上悠闲地游着。看来已经习惯了笼中生活。
  至于当年的那场争端,也不知是谁的影响,数年前终于化解了。政和九层际电站建成发电了,鸳鸯溪也成了闽东北相当热门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天都有几十上百甚至游客纷至。因此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双方都从中得到利益,皆大欢喜。只是来此越冬的鸳鸯越来越少,人们与其说是来看鸳鸯,不如说是来看鸳鸯溪的风景。不过也用不着遗憾,附近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鸳鸯的踪迹,不仅在屏南的棠口溪,石塘溪,霍童溪,政和的九层际水库,界溪,以及建瓯的顺阳水库,每年都有鸳鸯飞来越冬。要看鸳鸯不必都要赶到鸳鸯溪去了。
  ------------------
  若欲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秀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