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提倡者与熊佛西            
  



    爱美的戏剧提倡者,第一个当然要谈到陈大悲,他是一个其兴倏焉,其亡忽焉的新剧运
动家。五四运动其间,他活动得最热烈,天天在报纸上谈新剧,时时指导各学校排演他的新
剧,他和蒲伯英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竟成了青年的偶像。他有一时期竟被晨报记者尊为
中国现代十二伟人之一,后他为了偶然译错西洋名剧,被人指责,从此陷在泥淖里,再也爬
不起来。对于陈大悲我们说一句公道话,他对于中国初期新剧运动的贡献,的确不小。他使
那时的青年认识新剧的意义,将新剧从“文明戏”里救出,使那时风行的杂乱无章的“幕表
制”变为正式的脚本。而他最大的功绩则为爱美戏剧的提倡。据他说:“‘爱美的’这个字
脱胎于拉丁文的amator,即爱美的人之意;法国字amateur的意义是爱艺术而
不藉以餬口的人。”这就是说爱美的人所演的戏剧,即是一种非职业的戏剧。他曾著有《爱
美的戏剧》一书,专门论这种戏剧的理论和编排法,为晨报丛书。
    陈氏手编之剧有:《英雄与美人》、《良心》、《幽兰女士》、《张四太太》、《父亲
的儿子》、《维持风化》、《虎去狼来》、《平民恩人》、《爱国贼》等等。他的剧本大都
是由西洋及日本小说或戏剧改编而来的。像《良心》与《幽兰女士》,是五四后各学校最流
行的剧本,然而也不完全是他的创作。他的剧本都包含一些不彻底而却最为五四时代人士所
欢迎的社会思想。有时候竟藉着剧中角色,滔滔不绝地大发其议论,不顾破坏艺术上的和
谐。但他原是演文明戏出身的人,所以也承袭了文明戏的余毒,一味拿自杀、恐吓、手枪、
揭破、忏悔等紧张情节来刺激观众的神经。虽然太受当时幼稚观众的欢迎,后来却成了他艺
术上致命的创伤了。
    蒲伯英是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的校长,著有《阔人的孝道》与《道义之交》。都是以刺激
手法,来攻击官僚阶级和社会各种腐败情形。因为作者在新旧官场中混迹甚久,于官僚的无
能、卑劣,及其他龌龊不堪的情形,知道很是清楚,所以写来颇能逼真。他虽然对新剧是半
路出家,所发议论多偏于“直觉”,并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根据,但他的态度真挚严肃。他对
于中国那些不合理的旧剧,抱深恶痛绝的态度,曾在晨报上做了许多极激烈的抨击文章。
    欧阳予倩本为春柳社中坚分子,善唱悲旦,后改京剧之青衣花旦,有一个时期曾与梅兰
芳并驾齐驱。所编新式话剧有《泼妇》、《回家以后》、《屏风后》等等,注重趣味,论者
谓其亦不脱“文明戏”典型。其代表作为《潘金莲》,取《水浒传》潘金莲的故事,而加以
新的解释。大意说潘金莲为一个性甚强,富于独立反抗精神之女子,可惜受了经济环境的压
迫,被卖于某大户家作使女。大户爱其色,欲收为姬妾之一,金莲誓死不从。大户恨之刺
骨,故意将她嫁给一奇丑不堪的武大郎,以为挫辱她之计。金莲本具有希腊女子崇拜“肉体
美”和“男性的力”之特性,嫁武大后,郁郁不得志;适遇武松,投其所好,倾心爱慕。但
武松为一受传统礼教思想所束缚之青年武士,不肯接受金莲之爱,金莲不得已只好将一片热
情,暂时寄托于体格武技比武松差一点的西门庆身上。其实她对于那土豪的人物,心里是不
爱的。后来酿成与西门庆谋杀武大郎,被武松在武大郎灵前杀之报仇时,才向武松吐露其最
后之深衷,一笑而死。此剧演出时,颇博得社会好评。黎锦明作文,尤极推崇。
    蒲伯英死了,陈大悲一蹶不振了,欧阳予倩后来也没有什么新式话剧发表了,但熊佛西
还相当活跃,所以他在上述诸人中成就较大。他的著作有《佛西论剧》、《青春的悲哀》、
《佛西戏剧》一、二集。他是个喜剧家,善作“讽刺的喜剧”(comedyofsati
re)和“趣剧”(farce);《洋状元》、《喇叭》可以代表前者;《艺术家》可以
代表后者。他又爱作“教训剧”,如《一片爱国心》及“寓言剧”,如《蟋蟀》、《童
神》、《诗人的悲剧》。
    《洋状元》是一个三幕剧,大意说一个磨豆腐人的儿子叫杨长元,偶然随着一班华工到
外国混了几年,回国以后冒称得了博士,乡人遂呼之为洋状元。他呼父母为“老同胞”,自
称“本状元”,把胸前插着的自来水笔捏称为“自来电枪”,说这东西极厉害,只要一揭
开,就会发出万道电针,不用说人撞着要成肉饼,就是千山万岭,亦削得坦平。村里有一位
富人杨百万,因怕土匪来抢,迎洋状元为其保镖,问答之间,笑话百出。下面一段话可见一
斑:  百万:请问外国人既是这么厉害,他们的国粹究竟是什么?
    洋状元:菠菜?我们外国没有菠菜。我在那边十三年,从来没有吃着菠菜;可是芹菜、
大蒜、葱、芥菜、萝卜都有,就是没有菠菜……百万:洋状元,哈哈,我说的是国粹,并非
菠菜!哈哈!哈哈……
    洋状元:Youmean锅铲?no!我们外国炒菜不用锅铲,吃饭亦不用筷子。
    百万:我问的亦不是锅铲。是国粹!
    洋状元:哦!我知道了!Whatyoumean!你说的是棺材——死人睡的棺材?
对不对?
    此剧的大旨是讽刺留学生的。写到乡人甲乙丙均愿以其家所有的鸡鸭等物孝敬洋状元,
但乡人丁则说自己家里穷,没有东西可以孝敬。只有一头狗是舅爷的。他舅爷在上海某家做
厨子,东家出了洋,他也跟了去。于是洋状元问道:“你舅爷的东家出洋买了一只洋狗回
来?对不对?”答道:“不。他出洋的时候带了一只土狗同去,后来又带回来了。所以人家
都叫那只狗为‘洋狗’,因为它是出过洋的,而且还会说几句洋话。哪知他带那只狗回国
来,不上三年,自己就一命哀哉了!”“现在这出过洋的狗还在你舅爷家里么?”“在,
在,我想明天到舅爷家里要来孝敬你老。因为你老是洋状元,再配上一只洋狗,岂不成了很
好的一对么?”像这种露骨的讽刺,剧中到处都是。虽然可以迎合浅薄观众的心理,获得舞
台上暂时的效果,却缺乏讽刺剧真正的艺术价值。
    《喇叭》也是个三幕剧。乡下女郎冬姑与表哥逢生原有婚约。后村中来一善吹喇叭者,
无姓名,自名为喇叭。每一吹奏,全村辄为颠倒,冬父亦为所迷,延之至家,日夕使鼓吹为
乐。喇叭渐盅惑冬姑,逐逢生去,与冬姑结婚。且看喇叭与冬父的问答。“好听!确是好
听!比普通吹鼓手的确吹得好听!你真不愧为喇叭专家,你这种吹法是谁传授给你的?”
“是家父传授的,家父又是先祖传授的。”“如此说来,你们一家子都善于吹?”“对,我
们全家都会吹。会吹不稀奇。但要吹得圆转,不费劲,不吃力;要吹得人家不讨厌——人家
听了还要听。不善吹的人,吹了头一次,人家就不要听第二次;我可以吹得人家百听不
厌。”但这个喇叭除了善吹以外,无一长技,在他家三年,把个小康之家,弄得一败涂地。
于是夫妇勃谿,毫无生趣。后来冬姑怒极,掷以绳刀,要他从此脚踏实地的干,否则以二物
自杀。最后是“喇叭将绳子拾起,似要自缢,忽中止。继将刀拿在手中,似欲自刎,又无勇
气。复鼓起劲来去挑水桶又无力。最后还是把喇叭拿起来,大吹特吹,仍希望能将冬姑吹回
头,无奈终见不到冬姑的踪影,只听见冬父在里面大吐特吐。不得已,只好往对面村庄里吹
去。”这是拿喇叭象征实际毫无能力,而口头却能说得天花乱坠的人。全剧皆以诙谐组成,
令人绝倒。不过太谑画化,遂与《洋状元》同一浅薄。
    《蟋蟀》是个四幕剧。假设印度幽古公主漫游中国,寻找“和平石”,有周仁、周义、
周礼兄弟三人联名向公主求婚。公主赏识他们的义气,与他们缔交,宣言谁能找到“和平
石”就以身相许。谁知他们为了想单独得到公主,素来友爱的变成仇视了,素来和平的变成
了忿争了,素来正直坦白的变为阴险诡诈了。结果,他们兄弟三个竟为了争风吃醋,互相残
杀而死。所以幽古公主绝望地高叫道:“不要了!不要了!这地球上绝对没有能医好我的伤
痕的药!我这伤痕,是永远不能医治了!”又说,“这真是一场大梦,如今我这梦算做醒
了。然而我已经害了你们,害的你们兄弟互相残杀!这亦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我以为你们
是仁兄仁弟,骨肉相爱的,谁知你们也是普通的兄弟!唉!我这场大梦于今总算做醒了!到
于今我才知道这世界处处都是一样,唉!”作者形容出产“和平石”的和平山有狮子洞、天
泉、仙人村、虎豹窝、凤凰厅、长虫穴、黑风洞、和平寺。欲得石者必先经历诸险境,盖亦
模仿梅脱灵克的《青鸟》、彭扬的《天路历程》而然。选自《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前 公益图书馆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