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无畏   编者序


--------------------------------------------------------------------------------


                
  这是王朔的第一本随笔集,集中的20多篇文章,多数未曾正式发表,辑一的“
我看”均为新写的近作,这次一并结集。首次同读者见面。
  王朔的小说很好读,王朔的随笔比他的小说更好读。好读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
:一是大部分文章均有的放矢,有感而发,“好处好说,坏处坏说”,比较充分地
表达了个人的喜恶与碱否;二是文字的表述直情径行,倜傥不羁,读起来炳炳(火良
)(火良),淋漓痛快,尤其是他的那些批评类文字。王朔把他的这本集子定名为“无
知者无畏”,“无知”是自谦还是自嘲尚且存疑,“无畏”却是结结实实的事实。
  这本随笔集在内容上可归为两大主题,一是谈论自已的作品与创作追求,二是
评论文坛有关文学、文化现象。在前一个主题方面,王朔从各个角度讲述了自己从
事创作的体验与体会,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甘苦与得失,真诚的自我剖白,为人们了
解其人其作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而在第二主题方面,他批评了相当多的文学、
文化现象,辑一“我看”基本上是文化批判专辑,从他自己到著名作家老舍、金庸,
从大众文化到港台文化,他都置于同一的平面进行不容情的批评。他看着不顺眼的
,不管对象是谁,他都不留情,不手软,在他那里压根没有为尊者避,为贤者讳的
礼数。用一个粗俗的比喻,王朔就如同一个冷酷无情的屠夫,不管剖解的是谁,拉
过来都放在同一个砧板上,手里所持的也是同一把屠刀。尽管这可能会命名一些人
感到不习惯,但你不能不承认,他这种人人平等、直截了当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
正切近着批评的本义。
  肯定王朔批评精神,并不等于认同王朔的所有批评。应当承认,王朔对许多文
学、文化现象的批评,有不少是一针见血,深中肯(启攵木)的,如由自己的亲历与
体验,对大从文化以“大众”为上帝的长与短的分析,对港台文化在本质上是“娱
乐”文化的论评等。但他另有一些批评,则只从自己一时的偏狭感受出发,贸然指
责或断然否定,加之情绪化的表述,常常使这些批评偏离常轨和难中正鹄。如对老
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的武断批评,由《天龙八部》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全
盘否定,还有他在行文之中不时冒出来的对他不满意的人和事进行的点评式批评。
他的种种结论与述论,似乎仍是由讲理、推理顺势而来,但你总觉得那振振有词又
不容置疑的论说之中,含有相当成分的以已度人的成见和以偏概全的偏见,有在科
就走向了歪理。因而也应当指出,大王朔的以直率见长的批评文章中,论述不无草
率之处,结论不无轻率之处。读者诸君,务请明察。
  有人会问,你们已经看出王朔文章的明显不足,为什么还要推出王朔的这部集
子?我们的回答有三点。第一,王朔这本集子虽瑕瑜互见,但他所批评的以及自己
所表述的,都可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而瑕瑜互见是一切文化现象的共性,把这样的
一种现象推显出来,有助于人们进而予以关注和进行研究;第二,王朔作为一个有
影响的作家,他具有文责自负的资格与能力,他应当而且能够为自己的批评文字负
责;第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编辑与出版工作中的基本方针,王朔的随笔
文章和批评文字怎么说也还是“百花”中的“一花”,“百家”中的“一家”,理
应让这“一花”、“一家”有百花园和争鸣台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鉴于以上的理由,我们作出出版王朔这本集子的决定。当然,编辑出版者还有
守土把关这一重责任。这样的一个职守,又使我们不能不对集子中的文字认真对待
。因此,我们经反复审读,对集子中愿拟收入的《我看鲁迅》第一、两篇文章提议
删除,对一些表述严重失当的文字提出修改,这些都行到作者的理解与同意,遂使
这看起来似乎很难的合作彼此都还不无满意。



--------------------------------------
文学殿堂 扫描校对 |http://www.yesho.com/wen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