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关注中国国际竞争力

作者:魏雅华

  让我们永远记住本世纪末的这个血腥而黑暗的日子:1999年5月8日,这个初夏之夜的凌晨,在黑暗中,北约的导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愤怒的中国人又一次领教了被野蛮侵略的感觉。又一次领教了落后就会挨打的感觉。我们能不又一次关注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吗?
  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闭关锁国而强大起来,闭关锁国的结果只有一个:贫穷与落后。大开国门,对于一个希望渴盼富强的国家,可以说是别无选择。当中国终于向世界敞开大门,这既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此时此刻,中国人能不比关心什么都更加关心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吗?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
  上个世纪,坚船利炮曾经是国际竞争力最野蛮,最赤裸而又最直观的标志,中国人曾经领教过什么是国际竞争力。
  那时候,中国这个自称天朝大国,东西南北中的“中”国,经历了几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极尽屈辱之后,才明白过来,原来天朝大国居然毫无国际竞争力可言。一个“弹丸之地”的英国就能打得这个天朝大国如同摧枯拉朽!正如那位英国议员在参议院演讲中所说的,貌似强大的中国,不过是一件瓷器,一只花瓶,一根手指头一拨,就会掉在地上打碎。中国的水师不过只是一些渔船,一艘军舰就能消灭中国的全部水师!大导演谢晋斥上亿巨资所拍摄的巨片《鸦片战争》其实就向我们讲了一件事:我们要时刻盯着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不过,那是上一个世纪的事了。那是上个世纪的梦魇。重提这段屈辱的历史,是让我们牢牢记住历史的教训。
  二十世纪末,当国际竞争力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不再是一种侵略和扩张力的标志,而成为一种综合国力,国际化程序的度量。中国人可以颇感自豪地检验一下,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了:
  1994年,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列世界第34名,1995年列世界第31名,1996年列世界第26名,1997年列世界第27名,1998年列世界第24名。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已列转型国家首位。
  中国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二。
  中国国际化竞争力列世界第23名。
  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列世界第13位。
  这一评价是经过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权威评价体系,在参评的4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产生的。
  那么,“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定义又是什么?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定义:
  “国际竞争力指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它有八大要素: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研开发和国民素质,最终归纳为318项指标。
  让我们暂且抛开那些枯燥而繁锁的教科书式的公式、定义、统计,而从实战的角度来研究一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许会对我们有很多启发?
  尤其是从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暴发以来,到1998年底,1999年初,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抗击东南亚经济风暴中,中国像一座长城,人民币巍然屹立,使得横扫世界如卷席的国际金融大炒家们一败涂地,铩羽而归,使他们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并不像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那样脆弱,那样容易伤风感冒,咳嗽发烧打喷涕,动不动来个气管炎、肺炎。尽管为此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度滑坡,但中国经济依然生机勃勃,仍然保持着经济发展高速增长,排名世界第一的位置。

  强大与虚弱

  在许多方面中国确实表现出惊人的,令人欣慰的强大与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领域,取得了的确可以让中国人自豪的骄人战绩。是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个“世界第一”。
  中国的钢铁产量迅速地翻过了一亿吨,1994年便超过了钢铁生产第一超级大国美国,成为新的钢铁生产第一大国。20年前,中国人是连这个梦——在本世纪内钢铁产量超过一亿吨,都不敢作的。可今天,中国人甚至连自己也奇怪,怎么这么轻松,几乎都没注意,这道门坎就跨过去了呢?
  现在,中国的钢铁、石油生产能力已过于强大,需要限产压库了。
  我们能不为这改革开放的奇迹而叹息?
  中国的钢铁产量是韩国的2.7倍,法国的5.2倍。
  谁都知道,钢铁产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不仅是钢铁,1994年,中国的煤炭产量便已名列世界第一,水泥名列世界第一,彩色电视机名列世界第一,化纤世界第二,化肥世界第二,电力世界第四,原油世界第五,合成橡胶世界第五。中国的世界第一、第二、第三还很多,这是中国强大一面。
  这只是事情的一面。在强大的背后,还有中国令人忧虑的虚弱的一面。
  在中国的工业企业中,还没有一家能跨入世界500强之列。这是由于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在中国工业企业的舰队中,还没有一艘能成为整个舰队的灵魂,整个舰队赖以支撑的航空母舰,这不能不让人为整个舰队的战斗力担心。
  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幸福》杂志所评出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美国拥有153家,占美国全部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但其营业额却占总额的近30%!其国际竞争力不言自明。不难看出,美国经济已经完成了其经济全球化的改型。
  为了大大加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造中国舰队的航空母舰,组建超大型企业集团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难题

  在增加中国国际竞争力上,中国还有很多难题。
  例如,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国民素质偏低,在成年人中文盲率尚在20%左右。教育费用支出增长过快,已经大大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这对于我们这个教育水平偏低的国家,是让人忧虑的。中国应当放开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大大地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国的高级劳动力太少,而普通劳动力又太多,高级劳动力短缺,普通劳动力过剩。用教育战胜失业是解决失业率过高的唯一出路。
  尽管中国的电脑保有量飞速增长,但中国的电脑普及率即使在城市中,居民家庭所拥有的个人电脑,也仅有2、5%左右,仍然是世界上最低的。
  中国的电脑网络还在启蒙阶段,尽管每年都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飞速增长,但其网上用户至1998年底也只有200万户左右,其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小的。这样小的网络是很难发挥它那信息高速公路的神奇功效的。
  制约中国信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症结所在是上网费用太高,其费用为美国的600倍!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高的中国人,英特尔网还是贵族消费。如果这个现状不加改变,那么英特尔网对于中国将永远只是一个少数人的玩具,既是资源的极大闲置和浪费,又将严重制约中国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由于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买方市场的迅速形成,再加上国有企业转型机制呆滞,设备老化,技术落后,造成大批工人下岗。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失业率增长过快,农村中大批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更加剧了就业状况的恶化。户籍上所显示的九亿农民的数字,早已没有了实际意义,据测算,中国实际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尚不到两亿五千万人。
  我国的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还比较落后,排名第37位。这是由于我国的资本成本回报率,金融效率,股票市场和金融服务四大类指标均得分甚低。
  中国股市规范化程序亟需提高,证券市场的运作纯粹表现为一种政府行为。这就使得中国股市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策市、消息市的特色,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个成熟的股市标志。另外,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的成本、流通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不能体现出公平竞争法则。上市公司的规范化程序与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还相距甚远。

  抢滩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似乎成了一块刚刚发现的,充满机遇和诱惑的新大陆。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块贫瘠而倔犟的土地,而20年后的中国,是一块干渴而饥饿的沃野。那些四处奔走,殚精竭虑到处寻找市场的发达国家,忽然发现中国是一个巨大得难以置信的市场,其巨大的程度几乎可以与全世界相媲美。在这一点上,聪明的美国人已经大梦初醒。没有中国人加入的世贸组织WTO只是半个WTO。
  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而且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使得中国人的购买力强大得难以想象。
  试想一想,当12.5亿人想要拥有自己的私家车,得有多少轿车才能满足这个需求?就拿小轿车产量超过1200万部的超级大国美国、日本来说,这样的产量在这样的需求面前,是否也有些相形出拙。
  再想一想,当12.5亿人想要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得有多少电脑才能满足这种需求?难道这样的市场,还不足以让天天在为市场发愁的外国生产厂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几年前,中国的电话市场才刚刚启动,转眼之间,中国的电话拥有量已超过一亿部,成为世界上公次于美国的电话大国。就这样,中国的人均电话占有率,也还仅有7%,城市家庭的拥有率也还仅有30%,与美国的电话占有率尚不可同日而语。
  难道这样的数字,还不足以激发起人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九十年代初,日、韩、德等国就瞄准了中国市场,大举抢占滩头阵地,并开始向内地渗透。目前,已有250个国际知名的超级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总部、总公司、子公司、独资公司、合资公司、控股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各种各样的公司。在这件事上,美国人已经晚了一步,犯下了一个绝大的错误,这已经够让美国人懊恼的了。
  中国热忱地欢迎它们,因为渴望强大的中国急需极度短缺的资金和技术。这对于国外忙于寻找市场的资本,正是两情相悦、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已经在中国登陆的外国资本,正在向更深更广更高层次的中国经济腹地渗透。
  它们逐步改变对中国的投资策略,从最初的纯产品输入、技术转让,发展成为资本和品牌的输出。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并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和眼前可以马上到手的利益。日本松下甚至计划补贴一亿美元,以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实际上,就是一种战略性的调整。现在,它们对中国的中小企业已不感兴趣,而把蚕食的目光对准了中国的特大型企业。
  它们想要一个一个地用控股的方式吃掉在中国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并且拥有一定市场的份额的中国名牌企业,它们只要拥有51%的股份,企业就是它们的了。这种方法对于外国资本来说,可以说是一石三鸟,既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现成的大块市场份额,又可以吃掉中国名牌挤出国外市场。
  中国企业必需冷静地看清这个形势。
  失去的也许会永远地失去,尤其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市场。国外跨国公司疯狂收购中国名牌企业,攻占了一个又一个制高点,硕果仅存者已所剩无几。从汽车业中的“桑塔纳”,“大众”,“夏利”,“奥拓”,到快餐业中的“麦当劳”,“肯得基”,化妆品中占有市场份额近一半的“羽西”。无数国外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
  中国各行各业的滩头阵地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真有点需要“把我们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味道。不过我们倒未必需要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因为今天的竞争与昨天的抗争完全不同。
  今天的竞争更像体育场的竞技,看谁更高更强更快,这种竞争可以促使中国经济更快地走向繁荣和强大。

  二十一世纪是龙的世纪

  要想在这场竞争中成为强者,就必需使自己更高更强更快。一个想要战胜对手的人,首先要相信自己比对手强。
  当我们研究对手的时候,对手也在研究我们。
  1991年以美国布热津斯基为首的13位美国战略问题专家,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二十年后的中国,将会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经济世界大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并驾齐驱,构成世界四极。
  而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则更进一步阐明: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惊人,他一旦达到台湾的经济水平,其国民生产总值会增加十万亿美元,这将超过目前美国或欧盟国民生产总和。而按照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中国便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而英国著名新闻评论家威廉·莫格则评论说:俄国的时钟停了,中国的时钟正指在凌晨3点,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时针正拽在上午11点30分。
  美国政府委员会在其经济预测报告中说,中国经济在二十年间可以发展到仅次于美国,中国版块正在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大陆的崛起,是决定二十世纪末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个经济体所构成的“大中华经济圈”,正在缔造“龙的世纪”。
  世界银行公布的《1993年经济展望和发展中国家》报告中指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在内的中国经济圈的经济实力,将在2002年超过执世界经济之牛耳一世纪的美国,名列全球第一。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今后保持过去二十年的增长百分之七十的水平,那么到2002年,中国经济圈的国内生产总量将达到9.8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2.9倍。而美国在此期间增长近一倍,为9.7万亿美元,而退居第二。
  读了这些国外权威经济评论,你是否感到些许欢欣鼓舞,热血沸腾?
  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A·萨缪尔森是怎样评论华人与华人经济的,也许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我为什么如此看好中国经济?……是由于看到从大陆去的华人的出色表现。这些华人无论在台湾,香港,马来西亚,都证明了他们能以市场经济的的运作模式,成功地规划组合各种经济资源。这些同为华人的商人,不但气象一新,而且生意兴隆。如果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可以实行理性的改革计划,以活络的市场决定价格和允许个人自由追求幸福的制度,我就不相信,能在海外创造经济奇迹的华人,不能在大陆结出同样的果实。
  国外经济研究机构向全球1747名跨国企业首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748名认为中国将是2020年全球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而美国仅获637票,日本为578票,德国为392票,韩国为312票,新加坡为204票。在748名跨国企业首脑中,有48%的人认为中国将成为2010年的“世界之星”。
  中国是一个具有怎么样的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还需要再加以说明吗?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