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精选散文集
谈“目连戏”

  



吾乡有一种民众戏剧,名“目连戏”,或称曰《目连救母》。每到夏天,城坊乡村 醵资演戏,以敬鬼神,禳灾厉,并以自娱乐。所演之戏有徽班,乱弹高调等本地班;有 “大戏”,有目连戏,末后一种为纯民众的,所演只有一出戏,即《目连救母》,所用 言语系道地土话,所着服装皆极简陋陈旧,故俗称衣冠不整为“目连行头”,演戏的人 皆非职业的优伶,大抵系水村的农夫,也有木工瓦匠舟子轿夫之流混杂其中,临时组织 成班,到了秋风起时,便即解散,各做自己的事去了。 十六弟子之一的大目犍连在民间通称云富萝卜,据《翻译名义集》目键连,“《净 名疏》云,《文殊问经》翻‘莱茯根’,父母好食,以标子名”。可见乡下人的话也有 典据,不可轻侮。富萝卜的母亲说是姓刘,所以称作“刘氏”。刘氏不信佛法,用狗肉 馒首斋僧,死时被五管镗叉擒去,落了地狱,后来经目连用尽法力,力把她救出来,这 本戏也就完结。计自傍晚做起,直到次日大明,虽然夏夜很短,也有八九小时,所做的 便是这一件事;除首尾以外,其中十分七八,却是演一场场的滑稽事情,算是目连一路 的所见,看众所最感兴味者恐怕也是这一部分。乡间的人常喜讲“舛辞”俗云(eengwc) 及“冷语”(sccnvc),可以说是“目连趣味”的余流。 这些场面中有名的,有“背疯妇”,一人扮面如女子,胸前别着一老人头,饰为老 翁背其病媳而行。有“泥水作打墙”,瓦匠终于把自己封进墙里去。有“□□挑水”, 诉说道: “当初说好的是十六文一担,后来不知怎样一弄,变成了一文十六担。”所以挑了 一天只有三文钱的工资。有“张蛮打爹”,张蛮的爹被打,对众说道: “从前我们打爹的时候,爹逃了就算了。现在呢,爹逃了还是追着要打!”这正是 常见的“世道衰微人心不古”两句话的最妙的通俗解释。又有人走进富室厅堂里,见所 挂堂幅高声念道: “太阳出起红绷绷, 新妇滹浴公来张。 公公唉,甮来张: 婆婆也有哼, (Tbaayang tsebchir wungbarugbang, Lsingvur hunyoh kong letzan; “Kougkong yhe,forng letzang; Borbo var yur hang!”) 唔,‘唐伯虎题’!高雅,高雅!” 这些滑稽当然不很“高雅”,然而多是壮健的,与士流之扭捏的不同,这可以说是 民众的滑稽趣味的特色。我们如从头至尾的看目连戏一遍,可以了解不少的民间趣味和 思想,这虽然是原始的为多,但实在是国民性的一斑,在我们的趣味思想上并不是绝无 关系,所以我们知道一,点也很有益处。 还有一层,在我们所知道的范围以内,这是中国现存的唯一的宗教剧。因为同连戏 的使人喜看的地方虽是其中的许多滑稽的场面,全本的目的却显然是在表扬佛法,仔细 想起来说是水陆道场或道士的“炼度”的一种戏剧化也不为过。我们不知道在印度有无 这种戏剧的宗教仪式,或者是在中国发生的国货,也未可知,总之不愧为宗教剧之一样, 是很可注意的。滑稽分子的喧宾夺主,原是自然的趋势,正如外国间剧(lnterlude)狂 言(Kyogen)的发生一样,也如僧道作法事时之唱生旦小戏同一情形罢。 可惜我十四岁时离开故乡,最近看见目连戏也已在二十年前,而且又只看了一小部 分,所以记忆不清了。倘有笃志的学会,应该趁此刻旧风俗还未消灭的时期,资遣熟悉 情形的人去调查一回,把脚本纪录下来,于学术方面当不无稗益。英国弗来则(Frazer) 博士竭力提倡研究野蛮生活,以为南北极探险等还可以稍缓,因为那里的冰反正不见得 就会融化。中国的蒙藏回苗各族生活固然大值得研究,就是本族里也很多可以研究的东 西,或者可以说还没有东西曾经好好的整理研究过,现在只等研究的人了。               一九二五年二月。           (1925年2月作,选自《谈龙集》) ------------------   公益图书馆扫校
前秀莎文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