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精选散文集
撒豆

  



秋风渐凉,王母暴已过,我年例常患枯草热,也就复发,不能做什么事,只好拿几 种的小话选本消遣。日本的小话译成中国语当云笑话,笑话当然是消闲的最好材料,实 际也不尽然,特别是外国的,因为风俗人情的差异,想要领解往往须用相当的气力。可 是笑话的好处就在这里、这点劳力我们岂能可惜。我想笑话的作用固然在于使人笑,但 一笑之后还该有什么余留,那么这对于风俗人情之理解或反省大约就是吧。笑话,寓言 与俗谚,是同样的外资料,不问本国或外国,其意味原无不同也。 小话集之一是宫崎三味编的《落语选》,庚戌年出版,于今正是三十年了。卷中引 《座笑土产》有《过年》一则云: “近地全是各家撒豆的声音。主人还未回来,便吩咐叫徒弟去撒也罢。这徒弟乃是 吃吧,抓了豆老是说,鬼鬼鬼。门口的鬼打着呵欠说,喊,是出去呢,还是进来呢?” 案,这里所说是立春前夜撒豆打鬼的事情。村濑栲亭著《艺苑日涉》卷七《民间岁节》 下云: “立春前一日谓之节分。至夕家家燃灯如除夜,炒黄豆供神佛祖先,向岁德方位撒 豆以迎福,又背岁德方位撒豆以逐鬼,谓之滩豆,老幼男女吹豆如岁数,加以一,谓之 年豆。街上有驱疫者,儿女以纸包裹年豆及钱一文与之,则唱祝寿驱邪之词去,谓之疫 除。”黄公度著《日本国志》,卷三十五《礼俗志》二中《岁时》一篇,即转录拷亭原 书全文,此处亦同,查《日本杂事诗》各本,未曾说及,盖黄君于此似无甚兴味也。蜀 山人《半日闲话》中云: “节分之夜,将白豆炒成黑,以对角方升盛之,再安放簸箕内,唱福里边两声,鬼 外边一声,撒豆,如是凡三度。”这里未免说的太仪式化,但他本来是仪式,所以也是 无可如可。森鸥外有一篇小说叫做《追摊》,收在小说集《涓滴》中,可以说是我所见 的唯一艺术的描写,从前屡次想翻译,终于未曾着手。这篇写得极奇,《追摊》的事至 多只占了全文十分之一,其余全是发的别的议论,与普通小说体裁绝不相似,我却觉得 很喜欢。现在只将与题目有关的部分抄译于下: “这时候,与我所坐之处正为对角的西北隅的纸屏轻轻的开了,有人走进到屋里来。 这是小小的干瘪的老太太,白头发一根根的排着,梳了一个双钱譬。而且她还穿着红的 长背心。左手挟着夭,一直走到房间中央。也不跪坐,只将右手的指尖略略按一下席子, 和我行个礼。我呆呆地只是看着。 福里边,鬼外边! 老婆于撒起豆来了。北边的纸屏拉开,两三个使女跑出来,检拾撒在席上的豆子。 老婆子的态度非常有生气,看得很是愉快。我不问而知这是新喜乐的女主人了。隔 了十几行便是结尾,又回过来讲到《追滩》,其文云: “追傩在昔时已有,但是撒豆大概是镰仓时代以后的事吧。很有意思的是,罗马也 曾有相似的这种风俗。罗马人称鬼魂曰勒木耳,在五月间的半夜里举行赶散他们的祭礼。 在这仪式里,有拿黑豆向背后抛去一节。据说我国的撒豆最初也是向背后抛去,到后来 才撒向前面的。”鸥外是博识的文人,他所说当可信用,镰仓时代大约是西历十三世纪, 那么这撒豆的风俗至少也可以算是有了六百年的历史了吧。 好些年前我译过一册《狂言十番》,其中有一篇也说及撒豆的事,原名《节分》, 为通俗起见却改译为立春了。这里说有蓬莱岛的鬼于立春前夜来到日本,走进人家去, 与女主人调戏,被女人乘隙用豆打了出来,只落得将隐身笠隐身蓑和招宝的小褪都留下 在屋里了。有云: 女  咦,正好时候了,撒起豆来吧。  “福里边,福里边!  鬼外边,鬼外边!”(用豆打鬼) 鬼  这可不行。 女 “鬼外边,鬼外边!” 案狂言盛行于室町时代,则是十四世纪也。嵩山禅师居中(1277-1345)曾两度入 唐求法,为当时五山名僧,著有《少林一曲》一卷,今不传,卜幽轩著《东见记》卷上 载其所作诗一首,题曰《节分夜吃炒豆》: 粒粒冷灰爆一声  年年今夜发威灵 暗中信手轻抛散  打着诸方鬼眼睛   江户时代初期儒者林罗山著《庖丁书录》中亦引此诗,解说稍不同,盖传闻异词也: “古人诗中,咏除夜之豆云,暗中信手频抛掷,打着诸方鬼眼睛,盖撤大豆以打瞎 鬼眼也。”《类聚名物考》卷五引《万物故事要诀》,谓依古记所云,春夜撒豆起于字 多天皇时,正是九世纪之末,又云: “炒三石三斗大豆,以打鬼目,则十六只眼睛悉被打瞎,可捉之归。”此虽是毗沙 门天王所示教,恐未足为典据,故宁信嵩山诗为撒豆作证,至于福内鬼外的祝语已见于 狂言,而年代亦难确说,据若月紫兰著《东京年中行事》卷上云,此语见于《卧云日件 录》,案此录为五山僧瑞溪周风所作,生于十五世纪上半,比嵩山要迟了一百年,但去 今亦有五百年之久矣。 傩在中国古已有之,《论语》里的乡人傩是我们最记得的一例,时日不一定,大抵 是季节的交关吧。《后汉书礼仪志》云,先腊一日大滩,谓之逐疫,《吕氏春秋季冬纪》 高氏注云,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据《南部新书》及《东京梦华录》, 唐宋大摊都在除夕。日本则在立春前夜,与中国殊异,唯其用意则并无不同。民间甚重 节分,俗以立春为岁始,春夜的意义等于除夕,笑话题云《过年》,即是此意,二者均 是年岁之交界,不过一依太阳,一依太阴历耳。中国推算八字亦以立春为准,如生于正 月而在立春节前,则仍以旧年干支论,此通例也。避凶趋吉,人情之常,平时忍受无可 如何,到得岁时告一段落,想趁这机会用点法术,变换个新场面,这便是那些仪式的缘 起。最初或者期待有什么效用,后来也渐渐的淡下去,成为一种行事罢了。谭复堂在日 尼上记七夕祀天孙事,结论曰,千古有此一种传闻旧说,亦复佳耳。对于追滩,如应用 同样的看法,我想也很适当吧。甘九年九月七日。              (1940年9月作,选自《药味集》) ------------------   公益图书馆扫校
前秀莎文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