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四集)
三种诸葛亮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 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 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象我们现在懂得讲究 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 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 扬。他们认为孟获是联合许多山峒的少数民族兄弟,共同反抗诸葛亮的民族英雄。这是 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 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 诸葛亮,乃是一种面目,这可以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吧。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中,诸葛亮又是一种面目,这可以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 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 亮。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和小说、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 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 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 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 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并且由此推论,凡是有 先见之明者,都可以称之为诸葛亮。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 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 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象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 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 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 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时也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 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的。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 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 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 看法?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 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 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能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 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 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 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 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 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实筑二城,倪从焉。…… 议论自负,莫敢撄者。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 意以孔明自许。……余至泗,正暑,见其坐上客扇,果有此两句,然后知所闻为不诬也。 倬既溃于符离,僎又败于仪真,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 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倪知而怒,将罪之,会罢去,遂止。” 象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发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 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前回主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