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五集)
生活和幽默

  



许多外国朋友常常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他们比较富于幽默感;而在他们的心目中, 似乎我们中国人多半是一本正经的,不喜欢幽默。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看法,姑且不必管它。但是,说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幽默,却不 是事实。问题还在于对幽默的理解,我们和外国的一些朋友未必相同。 幽默这个词汇,本来是照拉丁文的读音,直译为汉语的。我国古来不说幽默,只有 滑稽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打开《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首 先就能看到司马贞的《索隐》,他解释滑稽的含义是“滑谓乱也,稽同也。以言辩捷之 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能乱同异也。……崔浩云:滑音骨,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 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显然所谓滑稽,在我国古文中的含义,比幽默的含义要宽广得多。它不象我们现在 区分得这么清楚。我们现在随着中外思想的交流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已经可以区分幽 默、讽刺和滑稽的不同含义了。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看来,所谓幽默,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生活中的矛盾 和缺陷,引起了一种同情的苦笑,有时也会变成讥笑,但是,它并不等于讽刺。因为讽 刺的对象往往是相当严重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它所采取的只能是一种比较尖锐的批评。 至于现在人们公认为滑稽的含义,显然与幽默和讽刺都不大一样。现在人们所说的滑稽, 主要是指那种夸张的打浑,甚至于是粗野的逗趣。这同我国古书上所说的滑稽的含义, 广狭大有区别。以《史记》《滑稽列传》为例,就可以证明,我们的古人是把滑稽当做 一个大概念,它既包括了幽默,也包括了讽刺。 据《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国的淳于髡“滑稽多辩”,但是传中所举的例子都 属于幽默和讽谏,并非我们现时的滑稽所可比。同样,楚国的优孟、秦国的优旃也都不 是用滑稽的形式,而是用幽默和讽谏的形式,揭发和纠正了当时的错误。虽然,汉朝的 东方朔有一些表现近于滑稽,但是,他的主要事例仍然属于幽默和讽谏。 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实际上已有幽默的传统。如果说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幽默, 那是没有根据的。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幽默的传统没有 被充分发扬出来,因此,在人们的日常接触中,自然会觉得幽默感比较少,甚至于有许 多人过分板起脸孔,令人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善意地提出,希望大家在生活 中要有一点幽默,这大概不至于会遇到许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在劳动人民中,我们经常 会发现他们的幽默感是很强的。我们有许多工人和农民都具有爽朗而诙谐的性格,同他 们在一起往往能听到许多幽默的谈笑。留心采风的人,多多注意收集这类谈笑的资料, 就能更多地了解民情。古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宋代郑文宝,在《江表志》中叙述了一个故事。他说:“申渐高尝因曲宴,天久无 雨,烈祖曰:四郊之外,皆言雨足,惟都城百里之地亢旱何也?渐高云:雨怕抽税,不 敢入城。异日市征之令咸有减除。”在封建时代,苛捐杂税多得很,申渐高说出了“雨 怕抽税,不敢入城”这么一句话,充分表现了幽默和讽谏的内容;后来市征果然减少了, 更可以证明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般说来,幽默并不一定都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在我们的新社会中,任何问题都可 以直接提出,得到解决,没有必要采取那样曲折隐晦的形式。然而,无论如何,人们的 生活中总会有某些矛盾的现象,不免会叫人觉得可笑,因此,就不会没有一点幽默感。 总之,我们的生活本身,自然会带来种种幽默,也需要有一点幽默啊!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前回主页后